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开放性,全国卷及地方卷的命题均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文化传承意识及现实关怀。以下是部分代表性题目及解析:

1. 全国卷Ⅰ
题目要求:从“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高铁、移动支付”等12个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呈现中国形象,帮助外国青年理解中国。
解析:需通过关键词的有机组合展现中国的多样性与发展矛盾。例如,用“高铁+移动支付”体现科技与便捷,或用“美丽乡村+空气污染”辩证讨论生态与工业化进程。专家强调,考生需在宏大主题下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传递真实的中国故事。
2. 全国卷Ⅱ
题目要求:以六句古诗文名句(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为基础,结合两三句立意作文。
解析:重点考查文化传承与价值融合。例如,将“自强不息”(《周易》)与“敢作敢当”(鲁迅)结合,讨论个人奋斗与社会责任;或通过“月是故乡明”(杜甫)与“花中第一流”(李清照)抒写家国情怀与自信。
3. 北京卷
微作文:要求从《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名著中选取情节或人物进行评述,强调文学素养与原著理解。
大作文:题目“说纽带”聚焦社会联系的重要性,“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则需通过想象描绘2049年的中国成就,兼具议论与叙事。
高考语文是否有人考过140分?
答案是肯定的。尽管语文高分(140+)较为罕见,但历届高考中确有学生突破这一门槛:
1. 案例列举
王泰程(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单科状元,141分):强调阅读积累与写作规律的重要性,认为写作需结合逻辑与创新,并通过广泛阅读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
王彦超(2016年河北高考语文单科状元,145分):主张通过经典名句的“活学活用”增强文章说服力,同时注重书写工整与答题规范。
杜美欣(2016年北京高考语文单科状元,144分):认为语文学习需热爱与投入,尤其重视阅读对思维能力的塑造。
2. 高分策略
阅读与积累:广泛阅读经典与当代作品,积累小众素材(如纪录片《大师》中的案例),增强文章新颖性。
答题技巧:规范分点作答,合理引用名句,注重书写工整以提高阅卷印象分。
作文结构:采用“总分总”框架,开头引用名言破题,分论点逐层递进,结尾升华主题。
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强调思辨性与文化传承,考生需灵活结合关键词或名句展现深度思考。而语文高分(140+)虽难,但通过扎实积累、规范答题及创新表达仍可实现。历届状元的经验表明,阅读广度、写作逻辑与细节把控是突破瓶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