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盘之攻械尽,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admin82025-03-29 15:53:19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出自《墨子·公输》,描述的是墨子与公输盘模拟攻守战的场景。以下是关于这句话的详细解析:

1. 原文翻译

此句可译为: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尽了,而墨子的防御手段仍然绰绰有余。通过这场模拟战,墨子展现了其卓越的战术能力,彻底挫败了公输盘的攻城计划。

2. 文言现象与通假字

  • 守圉有余
  • “圉”通“御”,意为“防御”。
  • 词类活用
  • “守圉”原为动词(防御),此处作名词,指“防御的方法”。
  • “尽”为形容词作动词,表示“用尽”。
  • 诎(通“屈”):公输盘在失败后“理屈词穷”,进一步凸显其技穷。
  • 3. 情节与人物刻画

  • 墨子以智取胜
  • 墨子用衣带模拟城墙,木片作为器械,通过九次交锋瓦解了公输盘的所有攻城策略。此段描写生动展现了墨子“非攻”思想的实际运用,即以防御而非暴力化解战争危机。

  • 公输盘的局限
  • 公输盘虽精于器械制造,但战术单一,最终败于墨子全面的防御策略。其失败也暗示了单纯依赖武力攻伐的不可持续性。

    4. 深层意义与思想主张

  • 反对不义之战
  • 墨子通过道义与实力的双重压制,揭露楚国攻宋的贪婪本质,体现了墨家“兼爱”“非攻”的核心思想。

  • 实力与智慧的结合
  • 此句不仅表现了战术胜利,更暗示了墨子早已派遣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驻守宋国,形成威慑,最终迫使楚王放弃攻宋。这体现了墨子“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的深远布局。

    5. 历史背景与创作意图

    《公输》创作于战国时期,墨子以行动阻止楚国侵宋,反映了当时小国面对大国威胁时的困境,以及墨家学派以实践践行理想的务实精神。文中通过层层论辩与实战模拟,强调了“道义”与“实力”并重的反战逻辑。

    公输盘之攻械尽,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综上,这句话不仅是情节的高潮,更是墨子思想与智慧的集中体现,通过文言活用与情节设计,传递了反对侵略、崇尚和平的深远主题。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