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四字成语,关于中秋节的成语20个

admin52025-03-29 15:53:19

1. 花好月圆

解释:象征圆满美好,常用于祝福婚姻或团圆。

出处:宋·张先《木兰花》词:“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

2. 嫦娥奔月

解释:源自神话传说,指嫦娥飞向月宫,后比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出处:汉代《淮南子》等古籍记载。

3. 皓月当空

解释:形容明亮的月亮高悬夜空,象征中秋夜的清朗。

出处: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 月明千里

解释:月光普照大地,常用来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出处:南朝宋·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5. 秋月

解释:比喻人心如冰清玉洁,品格高尚。

出处:宋·苏轼《赠潘谷》诗:“未害贮秋月。”

6. 桂子飘香

解释:指中秋前后桂花盛开,香气四溢,象征佳节氛围。

出处:唐·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7. 月满则亏

解释:比喻事物盛极必衰,提醒珍惜当下圆满。

出处:《周易·丰》:“月盈则食。”

8. 风清月白

解释:形容中秋夜微风清凉、月色皎洁的幽美意境。

出处:宋·欧阳修《采桑子》:“风清月白偏宜夜。”

关于中秋节的四字成语,关于中秋节的成语20个

9. 琼楼玉宇

解释:形容月宫或华丽建筑,亦指中秋赏月时的想象。

出处:晋·王嘉《拾遗记》:“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10. 月下花前

解释:原指美景下的浪漫情境,后多用于描述恋人相会。

出处:唐·白居易《老病》诗:“若非月下即花前。”

11. 霁月光风

解释:雨过天晴后的明月和清风,比喻心胸开阔、品格高洁。

出处:宋·黄庭坚《濂溪诗序》:“霁月光风。”

12. 月夕花朝

解释:明月之夜与鲜花之晨,泛指美好时光。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月夕花朝。”

13. 吴刚伐桂

解释:神话中吴刚在月宫砍伐桂树,象征永恒的努力。

出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

14. 合家团圆

解释:全家团聚,体现中秋节的核心文化内涵。

出处:民间俗语,如“中秋佳节,家家户户合家团圆。”

15. 月圆花好

解释:与“花好月圆”同义,强调圆满与美好并存。

出处:宋·晁端礼《行香子》词:“愿花长好,月长圆。”

16. 吟风弄月

解释:原指文人以自然景色为题材创作,后引申为闲适情怀。

出处:宋·朱熹《抄二南寄平父》诗:“吟风弄月。”

17. 水中捞月

解释:比喻徒劳无功,亦暗含对虚幻之美的感叹。

出处: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捞月。”

18. 月晕而风

解释:月亮出现光环预示刮风,比喻事情发生前的征兆。

出处:宋·苏洵《辨奸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19. 闭月羞花

解释:形容女子容貌极美,使月亮躲藏、花朵羞惭。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闭月羞花之貌。”

20. 朗月清风

解释:明朗的月色与清爽的微风,描绘中秋夜的宁静美好。

出处:唐·王勃《秋日游莲池序》:“朗月清风。”

扩展文化背景

中秋节作为传统节日,成语常与“团圆”“明月”“神话”相关,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源自民间传说,而“花好月圆”“合家团圆”则直接体现节日主题。部分成语虽含“月”字但非专属中秋(如“镜花水月”),需结合语境使用。更多典故可参考古籍或民俗资料。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