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诗以通俗语言描绘清明时节的阴雨与行人愁绪,末句“杏花村”的意象成为经典。
2. 白居易《清明夜》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展现清明夜晚的静谧与诗人独自赏花的闲适心境。
3. 黄庭坚《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对比自然生机与人间哀思,蕴含对生死哲理的思考。
4. 王禹偁《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描写清贫者的清明,以读书灯寄托淡泊心境。
5. 高翥《清明日对酒》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通过祭扫场景的凄美意象,表达对生死离别的哀思。
6. 程颢《郊行即事》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倡导在清明踏青中感受自然,调和哀思与生趣。
7. 张先《青门引·春思》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以残花和醉酒隐喻春愁,情感细腻。
8.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描绘清明出游盛况,末句暗含繁华易逝的感慨。
1976年清明节(四五运动)经典诗句
1976年清明节前后,北京天安门广场爆发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史称“四五运动”。期间涌现大量诗歌,以下为最具代表性的十句:
1.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直斥“四人帮”为“豺狼”,表达对周恩来的深切悼念与抗争决心。
2. “一夜春风来,万朵白花开。欲知人民心,且看英雄碑。”
以白花象征民心所向,隐喻群众自发悼念的浩大声势。
3. “红心已结胜利果,碧血再开革命花。倘若魔怪喷毒火,自有擒妖打鬼人。”
用革命意象鼓舞抗争精神,暗指“四人帮”为“魔怪”。
4. “素纸黑纱含恸剪,苍松翠柏和泪扎。谁言献花是旧俗?明朝她死定无花!”
讽刺“四人帮”压制悼念活动,预言其不得人心。
5. “总理回眸应笑慰,斩妖自有后来人。”
告慰周恩来遗志,誓言继承遗志、继续斗争。
6. “清明细雨泪沾裳,忍悲暂用笔作枪。提枪呼啸越沧海,碧血催开神州花。”
将笔喻为枪,呼吁以行动争取变革。
7. “骨沃中原土,魂入九垓舞。英灵在人间,长擂镇妖鼓。”
赞颂周恩来精神永存,激励民众反抗。
8. “蚍蜉撼大树,怒斥不自量!浦江逆流滚,难阻巨舟航。”
批判“四人帮”如蚍蜉撼树,坚信正义终将胜利。
9. “先烈血洒神州,我等后辈何求?红心永向领袖,擒妖甘献我头!”
以热血誓言表达抗争到底的决心。
10. “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
暗讽、、(“江桥摇”谐音),成为广为传诵的隐晦抗争诗。
说明
1976年诗句:来自天安门诗抄,语言直白犀利,兼具政治隐喻与抗争精神,反映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民众呼声。部分诗句因时代背景需结合注释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