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入推进的关键之年,各级关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青少年成长需求,构建起全方位关爱服务体系。全年通过强化组织建设、创新教育模式、深化关爱行动等举措,累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4.2万场次,覆盖青少年860万人次;建立留守儿童帮扶站点3200余个,结对帮扶特殊困难儿童23.6万名。数字背后,是“五老”队伍倾情奉献的缩影,更是全社会协同育人格局的生动实践。
关心下一代工作总结-关工委2024年工作总结报告
一、组织体系优化升级
本年度关工委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全市新增基层关工委组织487个,实现社区(村)覆盖率98.6%。如双河管理区实施“三级联动”机制,将关工委组织延伸至楼栋单元,形成“区-社区-网格”三级工作体系,配套建立动态管理数据库,精准掌握辖区2.3万名青少年成长档案。
层级 | 组织数量 | 覆盖率 | 特色机制 |
---|---|---|---|
区级 | 36 | 100% | 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督导 |
社区 | 682 | 95.7% | 网格化动态管理 |
学校 | 214 | 89.2% | 家校社三方联动 |
在队伍建设方面,通过“银龄人才库”吸纳退休教师、科技工作者等专业人才2300余名。如82岁的鲍玉田老师带领团队开发“红色基因传承”系列课程,全年授课152场,惠及青少年1.8万人次。建立“五老”星级评价制度,将服务时长、帮扶成效纳入荣誉体系,激发持续参与热情。
二、思想教育多维创新
构建“理论+实践”双轨教育模式,全市开展“理想信念点亮人生”主题活动1.2万场次。金北社区创设“葡萄架下的思政课”,邀请老战士、老模范讲述奋斗故事,通过情景剧、手绘长卷等互动形式,让95%的参与青少年表示“听得进、记得住”。
法治教育方面形成“三个一”工程:
1. 每校配备法治副校长,全年开展模拟法庭2600余场
2. 开发《未成年人保护法》漫画读本,发放量突破50万册
3. 建立校园周边环境联合整治机制,查处违规场所1200余家
三、关爱行动精准实施
针对特殊群体构建“五色预警”帮扶体系:
帮扶类型 | 受益人数 | 典型举措 | 成效 |
---|---|---|---|
学业帮扶 | 12.6万 | 课后四点半课堂 | 成绩提升率67% |
心理疏导 | 8.4万 | 沙盘治疗室 | 焦虑缓解率82% |
就业指导 | 3.2万 | 职业技能培训 | 就业率91% |
如铁东社区开展“微心愿”认领活动,动员党员干部实现儿童心愿2300余个,构建起“需求收集-资源匹配-效果评估”闭环机制,相关经验被央视《朝闻天下》专题报道。
四、家校社协同深化
创新“三位一体”育人模式:
1. 家长学校提质工程:开发《智慧父母必修课》系列课程,建立学分认证制度,全年培训家长48万人次,家庭教育科学化水平提升42%
2. 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挂牌成立科技馆、博物馆等实践基地86个,开展“小小讲解员”等职业体验活动,学生参与度达73%
如集成电路学院关工委搭建“老青结对”平台,组织退休教授指导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助力12名青年教师获省级教学竞赛奖项,形成“传帮带”良性循环。
五、未来发展方向
针对现存的基层发展不均衡、专业力量不足等问题,提出三大提升路径:
1. 智慧关爱系统建设:运用大数据构建青少年成长预警模型,2025年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干预
2. 服务标准体系构建:制定《关爱服务操作规范》,推进帮扶工作标准化、精细化
展望未来,关工委将持续深化“五老”优势与社会力量融合,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