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 星期六 晴
今天下午,我观察了同学小明写作业的过程,发现他总是磨磨蹭蹭。老师布置的数学题只有5道,他却花了整整一个小时!
刚开始,小明拿出作业本和铅笔,但立刻玩起了橡皮,把橡皮切成小块堆成“小山”。五分钟后,他才开始写第一题,可刚写两行又盯着窗外发呆,手里转着笔,椅子摇摇晃晃。中途他三次离开座位:一次喝水,一次找零食,还有一次假装去厕所。最有趣的是,他每写完一题就打开文具盒摆弄尺子,还画了几只“战斗恐龙”。直到妈妈提醒“再拖下去没时间看动画片”,他才着急起来,最后两题胡乱写完,字迹歪歪扭扭。
我的发现:小明写作业慢,是因为总被小东西吸引注意力,还总想拖延时间。如果能像老师说的那样,用“番茄钟”专注20分钟再休息,可能会更快完成作业呢!
(全文约180字,可删减细节调整至100字)
观察角度参考:
1. 动作细节:如玩文具、频繁离开座位、发呆等,体现分心。
2. 时间对比:任务量与耗时的反差,突出效率问题。
3. 外部干预:家长催促后的变化,反映依赖性。
4. 解决建议:结合“番茄工作法”等时间管理技巧,让日记更具思考性。
可通过缩短事件描述或合并同类行为控制字数,例如将“玩橡皮、转笔、画画”简化为“摆弄文具和画小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