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寓言故事 叶公好龙的原文故事

admin82025-03-29 15:53:20

原文(出自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五》):

>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

叶公非常喜爱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房屋内外也雕满了龙的纹饰。天上的真龙得知后,降落到叶公家中,龙头从窗户探入,龙尾延伸到厅堂。叶公一见真龙,吓得转身逃跑,惊慌失措,面无血色。由此可见,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他爱的只是像龙而非真龙的东西。

故事梗概

叶公好龙寓言故事 叶公好龙的原文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叶公沈诸梁以“好龙”闻名。他在家中各处雕刻、绘画龙的图案,衣服上绣龙,甚至将龙纹刻于饮酒的器具上。他的痴迷传至天庭,真龙感动不已,决定现身拜访。当真龙将头探入窗户、龙尾盘踞厅堂时,叶公却吓得魂飞魄散,仓皇逃窜。故事揭示了叶公对龙的“喜爱”仅流于表面,实则畏惧真龙的本质。

寓意与扩展

1. 讽刺虚伪:比喻口头上热衷某事物,实则并不真正理解或接受,甚至心怀恐惧。常用于批评表里不一、言行相悖的行为。

  • 示例:毛泽东曾用此典故讽刺某些人“嘴上支持革命,实际却惧怕群众运动”。
  • 2. 历史背景

  • 历史上的叶公沈诸梁实为楚国贤臣,曾治水兴农、平定叛乱,其功绩被儒家学派贬低为“好龙”的虚伪形象。
  • 考古发现证实,叶公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比都江堰早200余年,对农业贡献卓著。
  • 3. 文化影响

  • 成语衍生出“叶公好龙式人物”等表达,成为汉语中批判形式主义的经典符号。
  • 叶公后裔以“叶”为姓,至今仍被视为叶姓始祖,每年清明有海内外叶姓子孙祭祖。
  • 成语用法

    叶公好龙寓言故事 叶公好龙的原文故事

  • 主谓结构,作定语或宾语,含贬义。
  • 近义词:表里不一、口是心非;反义词:名副其实、名实相符。
  • 例句:“他宣称热爱艺术,却从不去美术馆,简直是叶公好龙。”
  • 通过这一寓言,故事既讽刺了表面文章,也提醒人们需以真诚态度对待热爱的事物,避免陷入虚荣与自我欺骗的陷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