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自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五》):
>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
叶公非常喜爱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房屋内外也雕满了龙的纹饰。天上的真龙得知后,降落到叶公家中,龙头从窗户探入,龙尾延伸到厅堂。叶公一见真龙,吓得转身逃跑,惊慌失措,面无血色。由此可见,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他爱的只是像龙而非真龙的东西。
故事梗概
春秋时期,楚国叶公沈诸梁以“好龙”闻名。他在家中各处雕刻、绘画龙的图案,衣服上绣龙,甚至将龙纹刻于饮酒的器具上。他的痴迷传至天庭,真龙感动不已,决定现身拜访。当真龙将头探入窗户、龙尾盘踞厅堂时,叶公却吓得魂飞魄散,仓皇逃窜。故事揭示了叶公对龙的“喜爱”仅流于表面,实则畏惧真龙的本质。
寓意与扩展
1. 讽刺虚伪:比喻口头上热衷某事物,实则并不真正理解或接受,甚至心怀恐惧。常用于批评表里不一、言行相悖的行为。
2. 历史背景:
3. 文化影响:
成语用法
通过这一寓言,故事既讽刺了表面文章,也提醒人们需以真诚态度对待热爱的事物,避免陷入虚荣与自我欺骗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