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设计要点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坝、汉、艳、扮”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球”等13个汉字;理解“绚丽多彩、招引、敬爱”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如“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的小路上……”),积累语言素材。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对比阅读,分析边疆小学的独特之处,体会侧面描写(如“窗外安静”)的作用。
仿写课文第三自然段,描述校园场景(如课间活动、课堂瞬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各民族学生团结友爱的氛围,激发对民族团结的自豪感。
体会边疆小学的欢乐祥和,培养对校园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和想象,体会边疆小学的“美丽、团结、欢乐、祥和”。
难点:理解“窗外安静”的深层含义(侧面烘托学习专注),以及有新鲜感词句的赏析。
教学过程设计
1. 第一课时
导入:展示各民族服饰图片(傣族、景颇族等),学生分享民族风俗,引出课题。
初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标自然段、自学生字词,小组互查。
理清脉络:梳理课文结构(上学路上→课堂→课间→总结)。
2. 第二课时
深入品读:
美丽:分析“鲜艳的服装”“凤尾竹的影子”等语句,想象画面。
团结:聚焦“不同民族→同一教室→一起学习”,体会民族融合。
祥和:讨论“窗外安静”的描写手法,联系动物表现(如猴子听读)理解专注。
欢乐:通过“跳孔雀舞、摔跤”等场景,感受课间活动的快乐。
拓展活动:仿写校园场景(如运动会、升旗仪式)。
二、PPT课件设计建议
1. 内容框架
封面:标题+民族小学实景图,突出主题。
新课导入:视频展示云南边疆风光,或播放民族音乐(如傣族孔雀舞)。
字词学习:互动游戏(如“贴字卡”“找生字”)强化记忆,重点解析“戴、舞”等易错字。
课文赏析:
用图片对比“汉族与少数民族服饰”,理解“绚丽多彩”。
动态展示“窗外安静”与“课间热闹”的场景对比,辅助理解侧面描写。
拓展延伸:展示学生仿写作品,或设计“校园一角”绘画活动。
2. 设计亮点
视觉元素:使用民族纹样、大青树/凤尾竹插画,营造边疆氛围。
互动环节:插入填空练习(如“______的小学”),或小组讨论问题(如“校园里还会有哪些动物?”)。
资源整合:链接课后资料袋,补充傣族泼水节、景颇族目脑纵歌等文化知识。
三、教学资源推荐
1. 教案参考: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18篇)]
[拓展活动设计:与边疆小学“手拉手”书信交流]
2. PPT模板下载:
[免费课件(含仿写指导)]
[高级感简约风模板]
四、教学小贴士
跨学科融合:结合美术课绘制“我心中的民族小学”,或音乐课学唱民族歌曲。
分层作业:基础层抄写生字词,能力层仿写场景,拓展层调研其他民族风俗。
通过以上设计,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边疆小学的独特魅力,同时提升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