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基于统编版三年级下册《宇宙的另一边》的教案设计,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大胆想象”和课文特点,分两课时展开,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宇宙的另一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以儿童视角展开对宇宙另一边的奇妙想象,通过对比现实与幻想世界,展现反向思维和诗意表达,符合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适合作为习作单元的想象训练素材。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掌握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2. 整体感知内容,梳理宇宙另一边的秘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 图片激趣: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提问:“你对宇宙有哪些了解?猜猜宇宙的另一边会是什么样?”
2.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如“另一边是镜像世界吗?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任务:
2. 生字词学习:
三、梳理秘密,发现规律
1. 秘密清单:
2. 规律探究:
四、书写指导与小结
1. 范写“淌、梯、铃”等左右结构字,强调左窄右宽。
2. 小结:宇宙的另一边是现实的倒影,充满奇妙的反转。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深入品读语言,感受想象的趣味性。
2. 仿写创编,交流宇宙另一边的更多秘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听写词语:流淌、秘密、思绪、穿越。
2. 回顾:宇宙另一边的秘密有哪些?
二、品读语言,体会奇妙
1. 聚焦关键句:
2. 情感朗读:配乐朗读第8-9自然段,想象画面。
三、创编想象,合作交流
1. 想象训练:
2. 小组展示:评选“最具创意想象”,教师点评并引导合理性和语言美感。
四、拓展延伸
1. 阅读链接:推荐《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等想象类文本。
2.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宇宙的另一边
现实:冬雪、、石头静止……
想象:夏雪、西升、石头开花……
方法:反向思维 | 加法/乘法 | 诗意联想
设计亮点
读写结合:从文本赏析到创意表达,实现语文要素的梯度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