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那一次,我扛起了责任》
正文
开头:点题引入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初听这句话时,我懵懵懂懂,直到那次班级大扫除的经历,才让我真正理解了“责任”二字的分量。
中间:叙事展开
那是一个闷热的午后,班主任临时通知全班大扫除。我被分配到走廊的瓷砖清洁任务,而同桌小林的职责是擦窗户。小林却偷偷溜去操场打球,留下未完成的任务。望着他空荡荡的座位,我犹豫了:是埋头完成自己的任务,还是替他补上那份空缺?
瓷砖擦到一半时,班主任突然检查。看到小林的位置空着,她的眉头紧锁:“谁负责擦窗户?”我攥紧抹布,手心沁出汗珠。短暂的沉默后,我站起来:“老师,小林肚子疼去医务室了,我帮他擦。”班主任的眼神从严厉转为欣慰,而我却心跳如擂鼓。那天下午,我独自擦完三扇玻璃窗,汗水浸透了校服,指尖被水泡得发白,但看着光洁透亮的玻璃,心里却莫名踏实。
第二天,小林红着脸向我道歉。我拍拍他的肩:“班级是大家的责任,谁都不能掉队。”从那以后,他再未逃避任务,甚至主动帮其他同学值日。
细节描写
结尾:升华主题
责任就像一粒种子,埋在心里时会发芽、生长。那一次的大扫除,让我明白:扛起责任或许会疲惫,但收获的却是信任与成长。正如梁启超所言:“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如今,每当我路过那条走廊,阳光透过玻璃洒在脸上,仿佛在告诉我:责任的重量,终将化作生命的光亮。
写作技巧
1. 以小见大:通过班级值日的小事,体现责任的主题,贴近学生生活。
2. 对比手法:用小林逃避责任与“我”主动承担的对比,突出责任的重要性。
3. 引用名言:开头和结尾引用托尔斯泰、梁启超的名言,增强说服力。
4. 细节刻画:通过动作、心理、环境的细腻描写,让故事更真实动人。
参考素材
通过具体事件展现责任意识,既能体现个人成长,又能引发读者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