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认识常见蔬菜(如胡萝卜、芹菜、西红柿、土豆等),了解其基本特征及营养价值。
2.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蔬菜的兴趣,培养爱吃蔬菜、不挑食的积极态度。
3.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品尝、游戏等活动,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习惯目标:引导幼儿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减少挑食行为。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
实物蔬菜:胡萝卜、芹菜、西红柿、土豆等(可装饰成拟人化形象)。
PPT课件:包含蔬菜图片、营养知识动画(如《挑食的豆豆》故事)。
体验材料:蔬菜沙拉(半成品)、小碟子、沙拉酱、纸巾等。
辅助教具:小动物头饰(如小白兔、小狗)或蔬菜卡片。
2. 经验准备:幼儿已对部分蔬菜有初步认知,如颜色、形状。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激发兴趣(5分钟)
1. 谜语导入:
“红红脸蛋像苹果,酸酸甜甜营养多”(西红柿)。
“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籽儿多,个个黑脸庞”(黄瓜)。
2. 情境创设:
教师戴上“蔬菜宝宝”头饰,以角色口吻邀请幼儿参加“蔬菜王国”的聚会。
二、基本环节:探索与学习(15分钟)
1. 观察与感知:
出示实物蔬菜,引导幼儿通过看、摸、闻感知特征(如胡萝卜的橙色、芹菜的纤维感)。
提问:“你最喜欢哪种蔬菜?为什么?”
2. 营养知识渗透:
PPT动画演示:播放《挑食的豆豆》故事,讨论挑食的危害(如长不高、没力气)。
蔬菜自述:
胡萝卜:“吃我能让眼睛更亮!”
芹菜:“吃我能让大便通畅!”
3. 分类游戏:
将蔬菜按可生吃/需煮熟分类(如黄瓜可生吃,土豆需煮熟)。
三、实践体验:蔬菜品尝(10分钟)
1. 制作蔬菜沙拉:
幼儿参与搅拌沙拉酱,尝试不同蔬菜的味道,教师引导描述口感(如“脆脆的胡萝卜”“甜甜的西红柿”)。
2. 讨论分享:
“你吃到了什么蔬菜?以前不喜欢吃的蔬菜今天尝了吗?”鼓励幼儿表达感受。
四、巩固环节:游戏互动(8分钟)
1. 角色扮演:
幼儿选择蔬菜头饰,模拟“蔬菜超市”场景,互相介绍自己的营养作用(如“我是西红柿,富含维生素C!”)。
2. 儿歌律动:
学唱《不挑食》儿歌:“小乌龟爱挑食,一粒大米吃三次……小熊一点不挑食,脸蛋红红笑嘻嘻!”
五、延伸活动:家园共育
1. 亲子任务:
发放“蔬菜调查表”,请家长与幼儿共同记录一周内吃的蔬菜种类。
2. 日常渗透:
午餐时介绍菜品营养,鼓励幼儿尝试“今日推荐蔬菜”。
活动反思
1. 亮点:通过多感官体验(看、摸、闻、尝)和情境化游戏,幼儿参与度高,对蔬菜的接受度显著提升。
2. 改进点:可增加更多互动问答,如“如果只吃薯条不吃青菜会怎样?”深化挑食后果的理解。
3. 家园合作:需持续与家长沟通,共同引导幼儿在家中的饮食习惯。
教学资源推荐
PPT模板:参考网页48的中班健康课件,简化后适配小班幼儿认知水平。
儿歌与故事:使用《不挑食的宝宝》《挑食的豆豆》强化教育效果。
实物教具:拟人化蔬菜模型可增强趣味性,如“胡萝卜先生”“芹菜小姐”。
通过以上设计,幼儿能在趣味中建立对蔬菜的积极认知,逐步养成不挑食的健康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