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港湾》是一部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为背景的中国大陆纪录片,由骆炬担任编剧,刘卫伟负责摄像,北海凯章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企业投资300万元人民币拍摄。以下是关于该片的综合介绍:
1. 基本概况
类型与时长:影片以纪录片形式呈现,片长60分钟,于2009年上映。
主题内容:聚焦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战略,通过电影手法展现该区域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展望,旨在向开拓者和建设者致敬。影片结合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惠民政策成果,呈现北部湾作为“经济增长第四极”的潜力。
2. 创作团队与制作背景

核心主创:编剧骆炬曾参与《毛泽东和他的儿子》《袁隆平》等作品的创作,摄影师刘卫伟因《新龙门客栈》的拍摄技术备受认可。
投资与拍摄:由北海凯章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驻桂湘籍企业投资,2008年8月在北海市开机,是首部以电影手法记录北部湾经济区战略的大型专题片。
支持:广西北海市官员曾公开表示支持,认为影片有助于推广北海的文化与旅游资源。
3. 影片结构与意义
叙事框架:影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探讨国家引进连锁销售的时代背景、实现财富梦想的路径、北部湾经济区的划时代意义等。通过“珍珠”的意象串联故事,隐喻北部湾从边缘地带到经济核心的转变。
社会意义:不仅是一部宣传片,更强调“幸福港湾”的双重寓意——既指北部湾作为国家战略的经济“港湾”,也象征家庭和心灵的归属感。部分观众认为影片传递了“发展中的希望与矛盾”。
4. 争议与讨论
与传销的关联:有网络讨论提及“幸福的港湾”被非法传销组织借用为宣传噱头,但影片本身与传销无关,而是主导的正规文化项目。
评价与影响:影片在豆瓣等平台关注度较低,但作为早期记录北部湾发展的影像资料,具有一定历史价值。
5. 延伸信息

音乐与细节:影片包含主题曲《幸福的港湾》,歌词以“珍珠船泊入港湾”呼应北部湾的海洋文化与经济发展。
相关推荐:若对区域经济纪录片感兴趣,可延伸观看类似题材的《大国重器》《辉煌中国》等作品。
总结来看,《幸福的港湾》通过艺术化手法记录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战略意义,既是政策宣传的载体,也试图唤起观众对“幸福”的多维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