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奋进之姿,担时代之责——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在2025年春季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中,全国各地的学校围绕“启航新学期·奋进正当时”这一主题,以多元化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从思想引领到实践行动,从个人成长到家国使命,这一课不仅为新学期注入动力,更让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深刻领悟到:新时代的奋斗者,需以知识为舟、以信念为帆,在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一、思想铸魂:在理论传承中锚定方向
在哈尔滨某高校的“开学第一课”中,校党委书记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为脉络,通过中外对比和今昔对照,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这让我意识到,理论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价值观的塑造。正如马克思所言:“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青年一代唯有筑牢思想根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保持清醒,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大蓝图”。
上海静安区的“大思政课”将红色资源融入课堂,学生走进中央秘书处旧址纪念馆,通过沉浸式学习感悟革命精神。这种“行走的课堂”启示我们:思想教育不应局限于书本,而要在历史的回望与现实的实践中寻找共鸣。
二、实践砺行:在行动中锤炼担当能力
教育强国建设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某高校集成电路学院通过安全教育、技能培训(如AED使用、心肺复苏)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福建的《开学家长第一课》则聚焦青少年健康娱乐观,倡导家校协同抵制不良游戏,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建立成就感。这些实践让我看到,奋斗不仅是口号,更需转化为具体行动——从宿舍安全隐患排查到学业帮扶小组的互助,每一份微小的努力都在为集体和社会贡献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初二英语课堂以“蛇年迎新”为主题,将传统文化与学习策略结合,通过SMART目标法激发学生内生动力。这启示我们:奋斗需有科学的方法,既要仰望星空,亦要脚踏实地规划每一步。
三、榜样引领:在感动中汲取前行力量
节目中,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的故事让人动容。她以病弱之躯托起近2000名山区女孩的求学梦,用行动诠释了“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利剑”。同样,航天员、奥运健儿等新时代奋进者的群像,展现了坚持与热爱的力量。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奋斗路上难免荆棘,但唯有心怀信念,方能跨越山海。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科研工作者彭士禄的“两件事”——造、建核电站。他童年历经坎坷,却将个人命运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用科技报国的赤诚书写人生答卷。这种“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正是当代青年亟需传承的品格。
四、青年使命:以“小我”之力筑“大我”之梦
作为学生,我们的奋斗或许平凡,却不可或缺。从签署“安全承诺”到参与“学风建设倡议”,从课堂讨论到社会实践,每一次努力都在为未来铺路。正如广告专业学生宋亚甜所言:“将个人成长的‘小目标’融入国家发展的‘大蓝图’,方能实现真正的价值。” 我们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唯有以“蜕皮重生”的勇气直面挑战,才能在时代的答卷上写下青春答案。
“开学第一课”不仅是一堂思政课,更是一盏指引人生航向的明灯。它让我们看到,奋斗是青春的底色,担当是成长的责任。站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起点,我们当以“灵蛇献瑞”的敏锐捕捉机遇,以“青蛇无畏”的坚韧直面挑战,让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字数:约850字)
注:以上内容综合了2025年“开学第一课”的多个案例,涵盖思想教育、实践行动、榜样力量等维度,引用来源包括高校主题活动、中小学课程设计、家庭教育及历史榜样,可结合具体观看内容调整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