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彦淖尔市2025年的《开学第一课》中,全市中小学以“强国复兴有我”为核心主题,通过文化探源、科技创新、生态实践等多元视角,为学生们呈现了一场思想与文化的盛宴。这场课程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厚度,更点燃了青少年对未来的使命感。以下是我的感悟与思考:
一、文化传承:触摸文明根脉
节目通过《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儒藏》等国家文化工程的深度解读,带领学生感受五千年文明的璀璨。巴彦淖尔本地学校如西城小学特别设计了“非遗闹春”环节,将剪纸、泥塑等传统技艺融入课堂,让孩子们亲手制作蛇年主题非遗作品。这种“活态传承”让文物走出古籍,化作可触摸的文化符号,正如考古学家高星所言:“每一件文物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密码。”
二、科技强国:仰望星辰大海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的故事令人心潮澎湃,他们在空间站的科学实验展现了中国航天的硬核实力。巴彦淖尔市实验小学则将航天精神落地,组织学生参与“水火箭”制作比赛,用矿泉水瓶和简易材料模拟火箭发射,在实践中体会“空天报国”的理想。这些活动印证了节目中“未来有你们”的期许,让科技梦想不再遥远。
三、生态实践:守护绿色家园
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态课堂在巴彦淖尔得到生动呼应。陕坝小学带领学生走进乌兰布和沙漠边缘的生态治理区,参与草方格固沙实践;临河九小开设“校园微农场”,种植本地特色作物华莱士瓜,记录植物生长与水土关系。这种“脚踩泥土”的教育方式,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植童心。
四、责任担当:书写青春誓言
节目中抗美援朝飞行员的壮烈事迹与当代军人保家卫国的誓言形成时空对话。巴彦淖尔各校通过“少年军校”训练、消防应急演练等活动,强化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奋斗小学的开学典礼上,学生们在“强国复兴有我”横幅上按下五彩手印,象征以青春热血共筑中国梦。
这堂《开学第一课》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文化自信、科技自强、生态自觉的智慧之门。作为新时代的巴彦淖尔少年,我们既要像“空中拼”的战士般勇敢,也要如考古学者般深耕文明沃土,更需以航天人的姿态探索未知。正如节目中所说:“过去有他们,现在有我们,未来有你们。”让我们带着这份传承与期许,在河套平原的热土上书写属于Z世代的强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