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开学第一课》、2021~2022开学第一课

admin82025-03-27 06:42:48

当时间的指针拨回2022年9月1日,全国中小学生在荧幕前共同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作为国家级思政教育品牌,《开学第一课》在2021年以“理想照亮未来”叩击时代命题后,2022年又以“奋斗成就梦想”为轴心,编织出一幅融合历史纵深与科技前沿的育人画卷。这场持续十五年的教育实践,不仅通过航天员王亚平“天地连线”展示宇宙星辰,更让82岁的谢华安院士用布满冻疮疤痕的双手讲述“50年金色种子梦”,将奋斗精神具象化为可触摸的民族记忆。

主题深化:从理想到现实的奋斗叙事

2021年的课程以航天员聂海胜“把蓝色穿在身上,把红色绣在胸口”的宣言拉开序幕,通过太空课堂、总设计师黄旭华的现身说法,构建起理想主义的星空图景。而2022年则将镜头转向大地,冬奥冠军徐梦桃展示的406张战术预案手稿,每一页都凝结着“遇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实践智慧。这种从仰望星空到脚踏实地的主题嬗变,折射出教育设计者对社会心理的敏锐把握——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青少年既需要理想灯塔的指引,更需掌握破浪前行的实践方法论。

节目通过双时空叙事完成价值传递:在青藏高原,科考队员用冰芯解读万年气候密码;在问天实验舱,航天员陈冬演示太空种子的萌发。这些场景构建起“奋斗”概念的立体维度——既是向历史纵深的文明求索,也是向宇宙边疆的科技突围。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巍以良渚稻作文明为切入点,揭示“一粒米支撑一个文明”的深刻哲理,将农业育种专家谢华安的田间坚守,与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的苍穹征途并置,展现奋斗精神在不同维度的同频共振。

形式革新:科技与场景的沉浸式体验

2022年的技术突破重塑了教育场景的时空边界。AR技术1:1复原的问天实验舱悬浮在演播厅,与神舟十乘组的实时连线构成“天地双课堂”,这种“神奇教室+实景课堂”的模式,使海南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与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生态修复工程形成教学闭环。微距镜头下水稻种子的显微构造,延时摄影记录的再生稻生长过程,用视觉语言解构了科学探索的微观机理。

制作团队创造性运用“大思政课”理念,将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中心的生态实践,转化为理解“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活教材。当“象爸爸”讲述人象共生的故事时,弹幕中密集出现的“万物有灵”评论,印证了场景化教学的情感穿透力。这种从单向灌输到多维交互的转变,使课堂从认知空间升华为情感共同体,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专家评价其为“媒介素养教育与课程思政创新的双重突破”。

内容构建:多元视角下的价值传递

2022年《开学第一课》、2021~2022开学第一课

节目打破传统模范人物宣讲模式,构建起“奋斗者群像谱系”。舰载机飞行员戴兴讲述首次着舰时“4.5秒生死抉择”的心路历程,考古学家高星分享周口店遗址发掘中的技术革新,这些叙事将个人成长史嵌入国家发展史,形成具象化的价值坐标系。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节目涉及的职业领域较往年增加40%,覆盖科技创新、生态保护、国防建设等10个维度,这种多元化叙事策略,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广阔的人生参照系。

在历史纵深层面,课程设置两条平行线索:纵向梳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精神谱系,横向对比新时代十年变革成就。当82岁的谢华安院士展示培育的“汕优63”杂交稻种时,画外音同步呈现我国粮食产量“十八连丰”的数据图表,这种个体叙事与宏观数据的交织,使“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国家战略转化为可感知的奋斗故事。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分析认为,这种“大历史观”教育法,有效增强了青少年的文明认同与制度自信。

社会影响:教育使命与时代责任

节目引发的长尾效应超出预期。播出后两周内,“开学第一课奋斗者”话题在社交媒体获得12亿次阅读,青少年自发组织的“寻找身边奋斗者”实践活动覆盖全国2300所学校。深圳实验学校开展的“我的2035奋斗计划”中,78%的学生将“科技报国”列为人生的首要选项,这种价值内化效果印证了节目的深层影响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跟踪研究显示,观看该节目的学生群体,在责任意识量表上的得分较对照组高出23%。

这种教育创新也引发学界对传统德育模式的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德育研究中心指出,节目成功的关键在于实现了三个超越:从道德说教到情感共鸣,从抽象概念到具身体验,从短期记忆到持续影响。特别是“奋斗者说”环节中,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生前影像与现场青年志愿者的隔空对话,创造了跨越生死的教育对话场域,这种叙事创新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启示。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开学第一课》的探索揭示出国民教育体系变革的重要方向:在知识传授中植入精神基因,在技术赋能中重塑教育形态,在多元叙事中凝聚价值共识。未来教育实践或许需要更深度的跨学科融合——当量子计算遇见古籍修复,当人工智能对话非遗传承,这种跨界碰撞或将催生更具创造力的育人模式。正如节目结尾时航天员蔡旭哲发出的“太空邀请”:“属于你们的星辰大海刚刚启航”,这既是国家对青少年的期许,更是民族复兴伟业对教育创新的时代召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