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典古诗中的母爱追思
1.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游子吟》
通过母亲为远行游子缝衣的细节,刻画了母爱的细腻与永恒。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成为感恩母爱的千古名句。
2.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景仁《别老母》
描述风雪夜中与母亲分别的场景,儿子因无法尽孝而自责,情感悲怆。
3.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与恭《思母》
以霜打芦花为意象,抒写母亲离世后“无人倚门”的孤寂,令人泪目。
4.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诗经·小雅·蓼莪》
中国最早的悼母诗之一,直白表达对父母辛劳的感恩与无力回报的遗憾。
5.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白居易《母别子》
通过母子被迫分离的场景,控诉现实对亲情的摧残,情感激烈。
二、思念母亲的其他动人诗句
——蒋士铨《岁暮到家》
刻画归家时母亲心疼儿子消瘦的细节,平凡中见深情。
——王冕《墨萱图》
以萱草(母亲花)寄托游子对母亲的牵挂,含蓄而深沉。
——与恭《思母》
回忆母亲生前为生计操劳的往事,更显物是人非的哀痛。
——佚名《无题》
借梦境与孤鸿意象,表达对母亲音容的追忆。
三、现代诗歌中的母亲追思
1. “回家一路雪纷纷,娘烤红苕聊夜深。”
——佚名《回忆回家探亲》
以冬日烤红薯的温馨场景,怀念与母亲共度的平凡时光。
2. “天上人间相隔远,怜我梦中逢。”
——现代悼母诗
通过宗教意象寄托对母亲的思念,展现跨越生死的牵挂。
四、文化意象与情感共鸣
这些诗句跨越千年,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思念的绵长。若需更完整的诗作解析或更多作品,可参考古籍《诗经》《全唐诗》或现代悼母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