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多篇素材综合创作)
一、场景描写引出回忆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午后,寒风裹挟着雨丝斜斜地打在教室的玻璃窗上。我缩在座位上,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思绪却飘回了半年前那个同样湿冷的傍晚。那天,我遇到了一件平凡却让我至今难忘的小事,它像一颗糖,融化在记忆里,甜得让人眼眶发酸。
二、事件经过:陌生人的善意
那天放学后,我独自在公交站台等车。雨水顺着站台顶棚的裂缝滴落,打湿了我的书包。突然,一位佝偻着背的老奶奶颤巍巍地走到我身边,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低声问我:“小姑娘,这趟车到市医院吗?”她的棉衣被雨水浸得发暗,白发紧贴在额头上,眼神里满是焦急。我正要回答,却发现她手中的早已被雨水泡软,字迹模糊不清。
“奶奶,这钱不能用了。”我轻声提醒。她愣了一下,手足无措地翻找口袋,却只摸出一把零散的。这时,一位穿校服的男生快步走来,将一枚塞进老奶奶手心:“我帮您投币!”没等老人道谢,他已转身消失在雨幕中。公交车缓缓启动,老奶奶隔着车窗拼命挥手,浑浊的眼里泛起泪光。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阴沉的雨天竟透出一缕暖阳。
三、细节刻画与情感升华
记得更小的时候,我也曾被这样的温暖照亮过。五年级的冬天,我因忘带公交卡被困在车站,是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小妹妹假装捡到帮我解围。她狡黠地冲我眨眼:“姐姐,你的钱掉我脚边啦!”那枚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仿佛一颗跳动的星星,至今仍在我心底闪烁。
这些陌生人从未留下姓名,却用最朴素的善意教会我:感动不必惊天动地。它可能是一把倾斜的伞,一声贴心的提醒,或是暗夜里悄悄亮起的一盏灯。就像那位在火车上蜷缩着为孙子腾出空间的爷爷,一句“孩子爱吃”便毫不犹豫地买下乘务员推销的零食——爱,总在细微处悄然绽放。
四、感悟与成长
如今,我也开始学着传递这份温暖:帮邻居奶奶拎菜篮,为雨中奔跑的同学递一张纸巾。每当看到对方眼里的惊喜,我便想起语文老师常说的一句话:“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原来,感动是一颗种子,在人与人之间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一片开满善意的花园。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阳光穿透云层,在教室的黑板上投下一道金边。我揉了揉发酸的鼻子,提笔在作文本上写下:“那一瞬间的感动,让我相信,世界始终值得热爱。”
(全文约500字)
写作思路参考:
1. 以小见大:选择日常小事(如公交让座、雨天相助)体现平凡中的感动。
2. 细节描写:通过“泡软的”“狡黠的眨眼”等画面增强感染力。
3. 主题升华:从个人经历延伸到对“善意传递”的思考,呼应初中生的成长视角。
4. 结构清晰:开头以环境描写引出回忆,中间穿插多个素材,结尾回归现实并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