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浙江高考作文题以台湾女作家刘继荣的博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为材料,围绕“平凡与英雄”的主题展开。题目要求考生从网友的三种观点中选择一种进行论述:
1. 肯定平凡的价值(“坐在路边鼓掌,其实挺好”);
2. 质疑过度平凡化(“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
3. 两者皆需肯定(“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值得肯定”)。
材料通过“中等生女儿”被同学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的故事,引发对人生定位、社会角色与价值实现的思考。考生需结合自身或社会现象,探讨平凡与卓越的关系,强调对多元价值观的包容。
浙江省历年高考作文题(2004-2024年)
以下为浙江省独立命题以来的高考作文题汇总,结合材料主题与要求,展现命题趋势:
2004年
题目: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作文
核心:探讨人文精神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005年
题目: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作文
核心:以小见大,从细微事物中感悟哲理。
2006年
题目:以“生有所息/生无所息”为话题作文
核心:讨论奋斗与休息的辩证关系,引用《列子》中子贡与孔子的对话。
2007年
题目: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作文
核心:反思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与自然的消逝。
2008年
题目:以“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为题作文
核心:比较城乡生活体验,思考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碰撞。
2009年
题目:根据歌词《绿叶对根的情意》写读后感
核心:探讨个人与根源(家庭、文化、国家)的情感联结。
2010年
题目:以“角色转换之间”为题作文
核心: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反哺”现象,强调代际互动。
2011年
题目:以“我的时间”为题作文
核心:在快节奏社会中,如何定义个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2012年
题目:以“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为材料作文
核心:平凡与英雄的价值选择,社会角色多元化。
2013年
题目:以“三句话看青春”为材料作文
核心:结合作家作品中的青春观,探讨成长与时代责任。
2014年
题目:以“门与路”为话题作文
核心:门象征目标,路象征过程,强调奋斗与突破。
2015年
题目:以“文章与人品”为材料作文
核心:讨论作品与作者道德的关系,引用古人“文如其人”观点。
2016年
题目:以“虚拟与现实”为话题作文
核心:科技发展对人际交往与认知的影响。
2017年
题目:以“人生要读三本书”为材料作文
核心:有字之书(知识)、无字之书(实践)、心灵之书(精神)的辩证关系。
2018年
题目:以“浙江精神”为材料作文
核心: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探讨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
2019年
题目:以“作家与读者”为材料作文
核心:创作与受众的关系,强调倾听与坚持自我。
2020年
题目:以“个人与家庭、社会的落差或错位”为材料作文
核心:在变化中协调自我期望与社会角色。
2021年
题目:以“得与失的终点、起点或过程”为话题作文
核心:辩证看待人生得失,强调过程的价值。
2022年
题目:以“新时代浙年的创新故事”为材料作文
核心:从青年榜样(如飞行员、工匠、科研团队)中汲取启示,探讨个人与时代的关系。
2023年
题目:新课标I卷“故事的力量”
核心:好故事对个人成长、民族形象的影响。
2024年
题目:新课标I卷“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核心: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时代,反思提问与探索的意义。
命题特点与趋势
1. 人文关怀:强调个体价值、代际互动、文化传承(如2010年、2012年、2022年)。
2. 思辨性:通过二元对立或多元视角(如平凡/卓越、虚拟/现实、得/失)引导深度思考。
3. 时代性:紧扣社会发展(如创新驱动、科技、浙江精神)。
4. 开放性:允许文体自由选择(除诗歌外),鼓励个性化表达。
如需查看完整题目或满分范文,可参考来源网页(如网页1、网页14、网页3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