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广东高考作文;广东2012高考

admin62025-03-22 18:44:45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为材料作文,围绕“时代选择与人生价值”展开,要求考生结合个人体验与思考进行写作。以下是详细解析及满分作文示例:

一、作文题目及材料

题目要求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结合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1. 汤因比的愿景: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表示,若可选择出生时代,他愿生活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当时该地是佛教、印度、希腊、波斯与中国文化的交汇处。

2. 居里夫人的观点:居里夫人在信中强调,每个时代都能“过有趣且有用的生活”,无需执着于过去或未来。

核心主题:探讨时代与个人价值的关系,强调无论身处何种时代,都应积极创造人生意义。

二、题目解析与立意方向

1. 思辨性

  • 材料对比汤因比的“理想时代”与居里夫人的“现实态度”,要求考生辩证看待“时代选择”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 可引申为“生不必逢时”的论点,即无论时代优劣,个人可通过努力实现价值。
  • 2. 文化底蕴

  • 考生可结合历史人物(如杜甫、苏轼)或文化现象(如盛唐气象、宋代市民文化)展开论述,强调文化交融对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
  • 例如:汤因比向往的文化交汇地带,象征多元文明对思想的影响。
  • 3. 现实关怀

  • 居里夫人的观点引导考生关注当下,以积极心态面对现实挑战。
  • 可联系当代事例(如互联网创业者的奋斗、普通人的坚韧精神)论证“立足当下”的重要性。
  • 三、满分作文示例及特点

    1. 《生不必逢时》(主题:突破时代局限)

  • 论点:个人价值不依赖时代,而取决于自身努力。
  • 例证:姜太公垂钓遇文王、司马迁忍辱著《史记》,说明逆境中亦可成就伟大。
  • 2. 《我爱这时代》(主题:拥抱当下)

    2012广东高考作文;广东2012高考

  • 立意:现代虽不完美,但科技发展、文化开放为个体提供机遇。
  • 素材:互联网时代普通人通过创新改变命运,呼应居里夫人的“有用生活”。
  • 3. 《各有千秋》(主题:时代的多元价值)

  • 结构:纵向对比汉唐文化、宋代科技、五四精神,论证每个时代都有独献。
  • 四、命题特点与启示

    1. 考查重点

  • 思辨能力:需平衡理想与现实、历史与当下的关系。
  • 文化积累:要求考生熟悉中外历史文化,灵活运用经典案例。
  • 现实观照:鼓励结合社会现象,体现时代责任感。
  • 2. 写作建议

  • 标题明确:如“生不必逢时”“此心安处是吾乡”等,直接点明观点。
  • 逻辑清晰:采用“总-分-总”结构,分论点层层递进。
  • 语言鲜活:引用诗词、名言增强文采,避免空洞说教。
  • 五、总结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引导考生思考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强调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其命题方向对后续备考仍有借鉴意义:即关注思辨深度、文化底蕴与现实关怀的结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