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2013年小学德育工作计划和一年级德育工作总结的综合信息整理:
2013年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生活化、活动化的德育形式,强化学生文明素养和道德品格。
工作目标
1. 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和教师培训,明确育人责任,提升德育专业能力。
2. 常规管理: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落实《中小学生守则》,通过文明班级评比、值周监督等机制强化习惯养成。
3. 主题活动:结合节日、时政开展主题教育,如“学雷锋”“感恩教育”“法制宣传”等,深化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
4. 家校协同:完善家委会建设,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家校沟通,推广优秀家庭教育案例。
5. 校园文化:创建“温馨教室”,利用班级文化墙、少先队活动等营造德育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底蕴。

具体措施
1. 行为规范教育
细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本化实施,通过晨会、班会强化文明礼仪、卫生习惯。
设立“文明监督岗”,量化班级常规考核,将行为规范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 主题教育深化
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如清明节、端午节等),融入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
组织“美德少年”评选、“向国旗敬礼”等道德实践活动,树立学生榜样。
3. 安全与法制教育

定期开展安全演练(如消防、防震),加强法制讲座和反邪教教育,提升学生安全意识。
4. 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
通过思想品德课和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积极人生观。
一年级德育工作总结
工作重点
1. 常规训练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通过晨会、班会反复强化课堂纪律、文明礼仪和卫生习惯,结合“三管住”(管住口、手、脚)教育,培养低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2. 特色活动
开展“春天在哪里”春游实践、“感恩母爱”手工贺卡制作等主题活动,融合自然教育、感恩教育,增强集体凝聚力。
结合节日(如端午节、儿童节)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升民族自豪感。
3. 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家长会、班级飞信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指导家庭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
4. 队伍建设
组织班主任经验交流会,通过案例研讨提升班级管理技巧;建立“新星少年”评比机制,激励学生争优创先。
成果与亮点
行为习惯改善:学生课间活动有序,主动问好、爱护公物等文明行为显著提升。
班级管理创新:通过“流动红旗”评比和“文明小使者”监督机制,形成班际良性竞争。
家校共育成效:家委会组织亲子活动,家长参与率达90%,有效促进家校互信。
总结与启示
工作计划需注重系统性与可操作性,结合校本实际细化目标,如网页59提到的“温馨教室”创建和网页52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
工作总结应突出实效与反思,如一年级通过场景化礼仪训练(如“动起来的班会课”)解决低龄学生行为问题,值得推广。
如需更详细内容,可参考来源:如皋市教育局文件、德育工作总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