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全国一卷 高考语文议论文作文怎么出题的

admin62025-03-18 15:35:55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即全国一卷)的作文题目以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中关于“体育之效”的论述为材料,围绕“强弱转化”的辩证关系展开,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写一篇体现感悟与思考的议论文。这一命题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融入了思辨性、时代性和教育导向,具体出题特点如下:

一、材料选择与核心立意

1. 主题聚焦“强弱转化”的哲学思辨

材料通过体育现象引出对“强与弱”辩证关系的探讨,强调“强可变弱,弱能变强”的转化规律,以及主观努力的重要性(如“勤自锻炼,增益所不能”)。命题意图引导考生从体育延伸到人生、社会、国家等层面的思考,例如个人成长中的逆境突破、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等。

2. 化实为虚,以小见大

材料表面谈体育,实则要求考生提炼出普遍性哲理。例如,从“体质强弱”引申到精神意志、社会发展、文明兴衰等,体现“矛盾转化”的辩证思维。命题专家指出,此类题目旨在考查学生从具体现象中抽象出规律的能力。

二、命题特点与考查方向

1. 注重思辨与逻辑分析

题目要求考生在“强与弱”的辩证关系中展开论述,需结合历史案例、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体现对“矛盾转化条件”的理解。例如,强者若“滥用其强”会导致衰落,弱者通过“勤勉自律”可实现逆袭。这种设计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紧扣时代精神与教育目标

  • 时代关切:2021年正值建党百年,材料隐含“民族复兴需自强不息”的价值观,呼应“可为与有为”的时代主题。
  • 全面发展:命题暗含“体育强国”理念,强调体魄与精神并重,引导青年关注身心健康与责任担当。
  • 3. 材料作文的开放性与限制性

    题目虽提供明确材料,但允许考生从多角度切入(如个人成长、国家发展、历史规律等),同时要求“结合材料”,避免泛泛而谈。优秀范文常以“总分总”结构展开,通过分论点层层递进,如“锻炼的意义—弱能变强—强需更强”。

    三、议论文写作的命题思路

    1. 任务驱动型框架

    近年高考作文倾向于“材料+任务”形式,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明确要求“体现感悟与思考”,考生需在材料基础上提出独立见解,而非简单复述。

    2. 多维度的审题要求

    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全国一卷 高考语文议论文作文怎么出题的

  • 表层理解:分析体育对体质的影响。
  • 深层拓展:联系个人修养(如逆境奋斗)、社会现象(如技术革新中的强弱更替)、国家战略(如科技自主创新)等。
  • 价值升华:落脚于“青年担当”或“民族复兴”,体现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 3. 评分标准的侧重

    高分作文需具备以下特点:

  • 观点明确:紧扣“强弱转化”的辩证关系,提炼核心论点(如“自强不息是弱者变强的关键”)。
  • 论据丰富:引用历史案例(如中国近代复兴)、文学意象(如流水穿石)、现实榜样(如独臂篮球少年张家城)。
  • 逻辑严密:通过对比论证、因果分析等手法强化说服力。
  • 四、命题趋势与教学启示

    1. 强化思辨能力训练

    高考作文愈发重视对矛盾关系(如强弱、得失、传统与现代)的辨析,教学中需引导学生掌握辩证分析法,避免单向思维。

    2. 融合时代热点与传统文化

    命题常以历史典故或当下事件为切入点,如2021年体育主题呼应全民健康战略,教学中可结合类似案例(如航天精神、乡村振兴)进行拓展。

    3. 注重个性化表达

    鼓励学生在规范议论文框架内融入个人风格,例如以文学化语言增强感染力,或以数据、名言提升说服力。

    总结

    2021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通过“体育之效”的思辨材料,考查学生的哲学思维、时代意识与表达能力,其命题思路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要求考生在写作中展现对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未来备考需注重材料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训练,以及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