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周年观后感-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观后感

admin42025-03-20 02:27:26

2025年的今天,回望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盛大阅兵庆典,那些震撼与感动依然历历在目。这场庆典不仅是对国家辉煌成就的展示,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深刻唤醒。以下结合个人感悟与历史脉络,从多个角度展开思考:

一、阅兵盛况:国家实力的具象化表达

1. 军威凛凛,彰显强国底气

三军仪仗队的步伐整齐如一人,地面方阵的新型武器载具和空中梯队的先进战机,无不展现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成果。网友弹幕“飞机再不用飞两遍,这盛世如您所愿”,既是对周总理等先辈的告慰,也道出了人民对国防实力从羸弱到强大的感慨。

  • 数据对比:160余架飞机、580台装备、1.5万受阅官兵的规模,远超70年前开国大典时的“万国牌”装备,印证了国家工业与科技的巨大飞跃。
  • 2. 人民军队的信仰力量

    当受阅官兵高呼“为人民服务”时,这不仅是口号,更是一种传承自革命年代的信仰。从井冈山到天安门,人民军队始终是国家的钢铁长城,正如网友所言:“中国的每一寸领土,都不可分割。”

    二、历史回眸:从屈辱到复兴的七十年

    1. 站起来:浴火重生的民族脊梁

    1949年新中国成立,终结了百年屈辱史;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标志着国家主权完整迈出关键步伐。70年的历程,是中华民族从“”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蜕变。

    2. 富起来与强起来:改革与开放的双轮驱动

  • 经济奇迹:从一穷二白到全球产业链核心,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深圳速度、浦东奇迹、脱贫攻坚等成就,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
  • 文化自信:从郑和下西洋的和平外交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始终以包容姿态拥抱世界,同时坚守文化根脉,如故宫文创的兴起、非遗保护的深化。
  • 三、精神传承:个体与国家的共鸣

    1. 英雄情怀与集体记忆

    阅兵直播中,许多人因“开国大典全彩视频”而落泪。这种情感共鸣源于对历史的敬畏:李大钊、钱学森、袁隆平等无数名字,构成了民族精神的丰碑。他们的故事提醒我们,国家的强大离不开每一代人的接力奋斗。

    2. 青年责任:接续奋斗的使命

    70周年观后感-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观后感

    “不要成为垮掉的一代”,这句阅兵观后感中的呼吁,直指青年群体的时代使命。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文化传承,青年需以“青春之我”融入“青春之国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

    四、未来展望:在变局中坚守初心

    1. 和平发展的中国智慧

    中国始终以“和”为贵,从抗美援朝维护地区稳定到维和部队的全球贡献,展现了大国的责任担当。阅兵并非“秀肌肉”,而是传递“捍卫和平”的决心。

    2. 挑战与机遇并存

    面对国际环境的风云变幻,需清醒认识差距:芯片技术“卡脖子”、生态治理压力等仍是发展瓶颈。但正如70年来的经验所示,团结与创新是破解难题的关键。

    此生无悔入华夏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这句网络流行语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70年庆典不仅是历史的总结,更是未来的起点。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与建设者,我们当以史为鉴、勇毅前行,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