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榜样力量:源于平凡中的坚守与奉献
《我和我的祖国》通过七个故事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瞬间,而《榜样9》则聚焦于新时代各领域的杰出党员与集体。两者虽题材不同,但内核相通:伟大源于平凡,英雄出自人民。
平凡中的伟大:《我和我的祖国》中,无论是《前夜》里为电动升旗装置彻夜奋战的工程师林治远,还是《相遇》中隐姓埋名的原研究员高远,他们都以个体的“小我”托举国家的“大我”。而《榜样9》中的赵亚夫扎根农村50年、唐菊兴为地质勘探奉献一生,同样诠释了“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使命”。
精神共鸣:电影中冬冬为邻居们举起天线的执着,与《榜样9》中李桂科将现代医学与白族传统结合的行动,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这种精神跨越时空,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纽带。
二、信念如磐:家国情怀的传承与升华
两部作品都强调了信念对个人与国家的深远影响。
信仰的力量:《我和我的祖国》中,香港回归时升旗手朱一龙的“分秒不差”,与《榜样9》中红其拉甫边防连的戍边战士,展现了“寸土不让、使命必达”的信念。正如电影台词所言:“154年了,我们不能再多等一秒!”
传承的纽带:从电影中汶川男孩触摸鸟巢栏杆的感动,到《榜样9》中吴惠芳带领永联村脱贫的实践,无不体现代际间的精神接力。这种传承既是历史的延续,也是未来的基石。
三、担当与创新:时代使命的双重维度

担当精神:《护航》中女飞行员吕潇然甘当“备飞”的胸襟,与《榜样9》中范振喜带领乡亲脱贫的担当,共同诠释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这种精神在电影《回归》的外交谈判中同样彰显——国家尊严不容妥协。
创新突破:电影里神舟飞船的“白昼流星”与《榜样9》中覃大清攻克科研难关的案例,揭示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李桂科将传统医学与现代技术融合的实践,更说明创新需扎根实际、服务人民。
四、共同体意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
共同体的想象:电影通过出租车司机、修表匠等普通人的视角,展现“国家”作为全体人民的想象共同体。而《榜样9》中的集体典型(如青岛新前湾码头团队)则证明,现代化协作需要全民认同与参与。
情感的凝聚:无论是《北京你好》中汶川男孩与奥运的联结,还是《榜样9》中钱素云守护儿童健康的仁心,都以情感为纽带,将个人价值融入国家叙事,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五、启示与行动:从观看到践行的升华
两部作品不仅是历史的回眸,更是行动的指南:
1. 坚定信念:以林治远、赵亚夫为镜,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

2. 深耕本职:如《夺冠》中女排精神、《榜样9》中大国工匠艾爱国,在平凡中追求极致。
3. 勇于突破:学习李桂科的创新思维和吴惠芳的改革魄力,在时代浪潮中敢为人先。
4. 传承精神:从电影中的“红绸子”到《榜样9》的“入党志愿书”,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无论是《我和我的祖国》中流淌的集体记忆,还是《榜样9》里闪耀的先锋力量,都证明了一个真理——国家的伟大,在于人民的奋斗;民族的复兴,源于每个“我”的觉醒与担当。正如电影主题曲所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种精神共振,将永远激励我们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