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礼貌》小班教案(《讲礼貌》小班活动教案1500字反思)

admin142025-03-03 04:24:05

以下是为小班设计的《讲礼貌》主题活动教案及反思,结合了多个教学资源中的有效策略和活动形式,涵盖语言、社会、艺术等多领域目标,适合3-4岁幼儿的认知特点。

《讲礼貌》小班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初步学习“请”“谢谢”“对不起”“你好”“再见”等基本礼貌用语,理解其使用场景。

《讲礼貌》小班教案(《讲礼貌》小班活动教案1500字反思)

2. 技能目标:能在模拟情境中运用礼貌用语,如借玩具、接受帮助、告别等。

3. 情感目标:体验礼貌交往的快乐,愿意主动表达友好情感。

二、活动准备

  • 物质准备
  • 手偶(小兔、小狗、小熊等)、玩具电话、情境图片(如借玩具、打翻水杯等);
  • 礼貌用语卡片、小贴画奖励(用于激励幼儿参与);
  • 音乐《好宝宝有礼貌》及配套动作视频。
  • 经验准备:提前阅读绘本《有礼貌的小山羊》或《好宝宝有礼貌》。
  • 三、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手偶故事引发兴趣(5分钟)

  • 教师用小兔和小狗手偶表演情景剧:“小兔想借小狗的积木搭房子,它该怎么说?”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请”“谢谢”的对话。
  • 提问:“如果小兔不说‘请’,小狗会愿意借吗?为什么?”(引发幼儿对礼貌重要性的思考)。
  • 2. 互动游戏:礼貌用语大闯关(15分钟)

  • 关卡1:图片判断。展示图片(如小朋友摔倒、分享玩具、打喷嚏),幼儿判断对错并说出正确用语。
  • 关卡2:情景模拟。设置场景如“做客”“接电话”,幼儿分组用玩具电话练习:“你好,我是XX,请问找谁?”。
  • 关卡3:歌曲表演。播放《好宝宝有礼貌》,幼儿边唱边做动作(如挥手问好、鞠躬感谢)。
  • 3. 生活迁移:角色扮演深化理解(10分钟)

  • 区域活动:在“娃娃家”设置“做客”场景,幼儿分别扮演主人和客人,使用礼貌用语互动。
  • 教师引导:“客人离开时,除了说‘再见’,还可以说什么祝福的话?”(如“明天见”“路上小心”)。
  • 4. 总结延伸:家庭礼貌小任务(5分钟)

  • 发放“礼貌之星”记录表,鼓励幼儿在家记录使用礼貌用语的情况(如对家人说“晚安”)。
  • 推荐亲子共读绘本《魔法礼貌用语》,巩固学习内容。
  • 活动反思(1500字)

    一、活动亮点

    1. 多感官参与提升学习效果

    《讲礼貌》小班教案(《讲礼貌》小班活动教案1500字反思)

  • 通过手偶剧、音乐、角色扮演等多形式,幼儿在视觉、听觉、动觉中内化礼貌用语。例如,手偶剧中小兔的“请”和小狗的“谢谢”激发了幼儿的模仿兴趣,90%的幼儿能在情境中主动使用礼貌用语。
  • 音乐《好宝宝有礼貌》的律动设计符合小班幼儿爱唱跳的特点,有效缓解了部分幼儿的拘谨情绪。
  • 2. 生活化情境增强实用性

  • 模拟“做客”“接电话”等真实场景,帮助幼儿将抽象用语转化为具体行动。例如,在“接电话”环节,幼儿通过反复练习“您好,请问找谁?”,掌握了电话礼仪的基本逻辑。
  • 家庭延伸任务(如记录“礼貌之星”)促进了家园共育,家长反馈孩子在家主动说“谢谢”的频率显著增加。
  • 3. 正向激励促进参与积极性

  • 采用即时奖励机制(小贴画),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一名平时内向的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因正确使用“对不起”获得奖励后,后续活动参与度明显提升。
  • 二、改进方向

    1. 个别化指导需加强

  • 部分幼儿在情景游戏中表现出依赖教师提示的现象(如等待教师说“该说什么?”)。未来可通过“小老师”角色(由能力较强的幼儿示范)减少教师干预,增强同伴学习。
  • 2. 活动环节的时间分配

  • 角色扮演环节因幼儿兴趣高涨导致超时,压缩了总结部分。后续可将“礼貌之星”任务说明调整为课前家庭通知,确保课堂时间更充裕。
  • 3. 语言表达的多样性拓展

  • 幼儿对“请”“谢谢”掌握较好,但对“打扰一下”“没关系”等复杂用语使用较少。可通过新增故事情节(如小猴礼貌打断他人谈话)进行专项练习。
  • 三、教育启示

    礼貌教育需贯穿一日生活:

  • 随机教育:抓住日常契机(如幼儿争抢玩具时)引导说“请轮流玩”;
  • 环境渗透:在班级墙面设置“礼貌小明星”照片墙,持续激励;
  • 家园协同:通过家长群分享“礼貌用语亲子游戏”,如“家庭礼貌剧场”。
  • 支持性材料与引用来源

  • 手偶剧设计参考:网页1的“小兔小狗借玩具”故事;
  • 音乐活动灵感:网页16的《好宝宝有礼貌》歌表演;
  • 家庭任务延伸:网页45的“礼貌之星”记录表;
  • 改进策略反思:网页43与62的个别化指导建议。
  • 通过以上设计,幼儿在趣味中习得礼仪,真正实现“知礼、学礼、用礼”的成长目标。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