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多个教育平台和教材版本的整理,以下是一年级语文必背的20首古诗推荐(结合人教版、部编版及通用版本),涵盖课内外经典作品,适合学生提前预习和巩固:
一年级必背古诗20首
1.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简析: 通过生动的色彩和动作描写,展现白鹅戏水的画面,朗朗上口。
2.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简析: 以明月为意象,表达游子思乡之情,语言简洁,情感真挚。
3. 《画》(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简析: 以谜语形式描绘画作的特点,展现静态艺术之美。
4. 《悯农(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简析: 强调粮食来之不易,培养珍惜粮食的意识。
5.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简析: 民歌风格,通过重复句式展现江南采莲的生动场景。
6.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简析: 描写春日清晨的生机与惜春之情,语言清新自然。
7.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简析: 童趣盎然,刻画儿童天真烂漫的形象。
8.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简析: 以儿童视角想象月亮,充满童真与奇幻色彩。
9.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简析: 通过自然现象展现风的力量与变化,语言凝练。
10.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简析: 借景抒怀,蕴含积极进取的哲理。
11.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简析: 以问答形式展现隐逸意境,语言简练含蓄。
12.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简析: 描绘草原壮阔风光,展现游牧民族的生活图景。
13. 《绝句》(两个黄鹂)(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简析: 对仗工整,展现春日生机勃勃的景象。
14.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简析: 以桃花潭水比喻友情,情感真挚动人。
15.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简析: 捕捉夏日小池的细腻之美,充满生活情趣。
16.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简析: 描绘春日儿童放纸鸢的欢乐场景,画面感强。
17. 《长歌行》(节选)(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简析: 劝诫珍惜时光,语言质朴却发人深省。
18.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简析: 赞颂梅花高洁坚韧的品格,托物言志。
19. 《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简析: 夸张手法表现山寺之高,充满奇幻想象。
20. 《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简析: 借野草生命力表达离别与希望,哲理深刻。
学习建议
更多完整古诗内容可参考来源网页,或通过教材配套音频辅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