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摊、奈、凝、竖、拇”等生字词,会写“窄、脖、段”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壮胆、无影无踪”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作描写、关键句分析,理解“我”对国旗的尊重与热爱。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面包店老板态度的转变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爱国情怀,懂得维护国旗尊严的重要性。
体会国际友好情谊,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动作描写(如“凝视”“趔趔趄趄”)体会“我”对国旗的珍视;理解老板态度转变的深层原因。
难点:学习通过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作手法;联系生活实际深化爱国情感。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初读感知,梳理情节
1. 情境导入
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或展示国旗图片,提问:“看到五星红旗时,你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分享对国旗的认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旗”的书写。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任务: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标记自然段,思考故事梗概。
检测:分组认读生词卡,教师重点指导易错字(如“鼻”“摔”)。
梳理情节:用关键词概括情节:漂流遇险→拒绝交易→得到救助。
3. 板书框架
手举五星红旗 → 脖系五星红旗 → 拒换五星红旗 → 花拥五星红旗
第二课时:精读品析,情感升华
1. 聚焦“我”的爱国行为
关键句分析:
句1:“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活动:表演“趔趔趄趄”动作,体会“我”的虚弱与坚定;讨论省略的心理活动。
句2:“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任务:补白想象:“我”可能在想什么?联系“国旗重于生命”展开讨论。
小组合作:
找出所有描写“我”与国旗互动的句子(如“系在脖子上”“凝视”),讨论这些动作如何体现情感。
2. 探究老板态度变化
对比阅读:
原文句:“老板摊手无奈”→“竖起大拇指,承担费用”。
问题:老板为何从冷漠转为敬重?联系“我”的爱国行为分析。
模拟采访:
角色扮演记者与老板对话,理解“尊重赢得尊重”的主题。
3. 拓展升华
案例分享:讲述梁帆要求国际会议升起国旗的故事,讨论“如何用实际行动爱国”。
歌曲渲染:播放《红旗飘飘》,学生谈感悟,结合生活实际(如升旗仪式、奥运会)深化爱国情感。
四、作业设计
1. 基础巩固:摘抄文中感人的句子,并批注体会。
2. 创意写作:续写故事:“我再次见到面包店老板时……”或写一篇国旗主题的日记。
3. 实践任务:搜集国旗相关故事或法规(如《国旗法》),制作手抄报。
五、板书设计
一面五星红旗
↗ 举旗出发 → 遇险护旗 → 拒换国旗 ↘
爱国情怀 ——————————→ 赢得尊重 ←—————————— 国际友谊
六、教学资源
课件:包含天安门升旗视频、关键词句分析、小组讨论问题。
补充材料:《国旗法》节选、爱国故事文本。
评价工具:朗读评分表、小组合作记录单。
七、教学反思
成功点:通过动作描写分析情感,学生能深入体会人物内心;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增强参与感。
改进点:需加强朗读指导,部分学生补白想象能力待提升;可增加跨学科融合(如数学比例分析国旗设计)。
此设计综合了语言训练、情感教育与思维拓展,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教学中可根据学情调整活动难度,注重朗读与表达的深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