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份关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教学设计,结合多篇优质教学资源整理而成,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算理,能通过摆小棒、计数器等工具解释计算过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算法,体验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维过程。
通过对比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异同,培养观察与归纳能力。
3. 情感与态度
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和认真计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明确个位与个位相加、十位与十位相加的规则。
三、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计数器、小棒、口算卡片、情境图(如小林写字、发书等)。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小棒若干、计数器。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旧知,激活经验
游戏导入:问答游戏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如“20+20”“20+7”),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几十加几十”直接在十位相加,“几十加几”合并十位和个位。
情境引入:出示情境图(如小林写了25个字,小红写了20个字),提问“两人一共写了多少字?”引出算式25+2和25+20。
2. 探究算法,理解算理
活动1:两位数加一位数(例25+2)
动手操作:学生用小棒摆出25(2捆+5根)和2根,合并后观察结果(2捆+7根=27)。
计数器演示:在计数器上拨25,个位加2颗珠子,强调“个位相加”。
算法归纳:先算5+2=7,再算20+7=27,总结“个位与个位相加,十位不变”。
活动2:两位数加整十数(例25+20)
对比探究:学生用计数器拨25,十位加2颗珠子,观察结果(4捆+5根=45)。
算法归纳:先算20+20=40,再算40+5=45,总结“十位与十位相加,个位不变”。
对比小结:
相同点:都需对齐相同数位。
不同点:加一位数时个位相加,加整十数时十位相加。
3. 分层练习,巩固提升
基础练习:口算题卡(如34+5、26+30),强调说清算理。
变式练习:纠错题(如判断23+4=63是否正确,分析错误原因)。
拓展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一包数学书35本,一包语文书30本,共有多少本?”)。
4. 总结延伸,课堂评价

学生总结:用“今天我学会了……”分享收获,强调“相同数位相加”。
课后作业:设计生活应用题(如计算购物金额、统计班级人数),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25 + 2 = 27 25 + 20 = 45
↑ ↑ ↑ ↑
个位相加 十位相加
六、教学反思

成功点:通过操作活动将抽象算理具体化,结合生活情境增强应用意识。
改进点:关注计算速度较慢的学生,增加个性化指导;设计更多开放性题目(如“用不同方法计算36+20”),拓展思维。
参考资料:教学设计综合自人教版、沪教版教材及多篇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