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传统节日名称有哪些

admin62025-03-03 04:51:39

中秋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历史演变中形成了丰富的别称,既体现了其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的习俗特色。以下是中秋节的多种传统名称及来源解析:

一、基于时间与季节的别称

1. 仲秋节/秋节

因节期在农历八月(秋季第二个月,古称“仲秋”),且处于三秋(孟秋、仲秋、季秋)之中,故得名“仲秋节”或“秋节”。

中秋节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传统节日名称有哪些

2. 八月节/八月半

直接以日期命名,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日而得名。

3. 月夕

与“花朝”(农历二月十五)对应,古人认为中秋月色最明,故称“月夕”。

二、基于节俗活动的别称

4. 祭月节/拜月节

起源于上古秋分祭月仪式,后发展为民间拜月祈福的习俗,如明清时期女性拜月祈求美貌与姻缘。

5. 玩月节/追月节

唐代赏月之风盛行,宋代更添游乐活动,如夜市赏灯、通宵宴饮,故称“玩月节”;部分地区(如香港)因延续次日庆祝活动而称“追月节”。

6. 兔儿节

因玉兔传说衍生出儿童提兔灯、玩兔儿爷泥塑的习俗,多见于北京等北方地区。

三、象征团圆的别称

7. 团圆节/女儿节

强调家人团聚,尤其出嫁女子需返夫家共度,象征圆满。明代文献首次明确记载“团圆节”之名。

8. 果子节

仲秋瓜果成熟,民间以瓜果祭月、宴客,故称“果子节”。

四、地方及民族特色名称

9. 南瓜节/后生节

少数民族如侗族称“南瓜节”,仫佬族称“后生节”,融入本地丰收或青年社交习俗。

10. 端正节

唐代宫廷对中秋的雅称,寓意礼仪端正。

五、其他诗意化别称

  • 月光诞:源于广府地区对月神诞辰的信仰。
  • 端正月:形容中秋月圆如镜,象征端正圆满。
  • 中秋节的别称多达二十余种,涵盖时间、习俗、象征及地方文化等多个维度,如“月夕”彰显诗意,“团圆节”强调亲情,“祭月节”延续古礼,“果子节”反映农时。这些名称共同构建了中秋节深厚的文化意蕴,体现了中华文化对自然、家庭与丰收的崇敬与感恩。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