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先创优心得体会 争先创优还是创先争优

admin132025-03-07 08:16:10

一、概念辨析:“争先创优”与“创先争优”的核心差异

1. 提出背景与时间

  • 争先创优:起源于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期,强调通过“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培养高素质人才,主要针对部分系统和部门。
  • 创先争优:在迎接建党90周年和党的十八大背景下提出,作为基层党建活动,覆盖全体党组织和党员,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员”为核心目标。
  • 2. 内涵侧重点

  • 争先创优:以“竞争”为导向,注重在现有框架下通过“争”实现优胜地位,例如提升工作业绩、服务水平和队伍素质。
  • 创先争优:强调“创新”为前提,要求先“创建”再“争优”,例如通过制度建设、机制优化夯实基础,再追求卓越。
  • 3. 逻辑关系

  • 争先创优:“争”在前,体现积极进取的干劲,但实践中可能因过度追求短期目标而忽视基础建设。
  • 创先争优:“创”在前,突出党的生命力和基层组织的创造性,强调通过制度创新和长期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 二、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1. 明确目标导向,避免形式化

  • 无论是“争先创优”还是“创先争优”,核心目标都是推动科学发展、服务群众。需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可量化的目标(如“五个好”党组织、“五带头”党员标准),避免口号化。
  • 例如,在民生领域,通过优化服务流程、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体现“创优”成果。
  • 2. 创新与务实并重

  • “创先争优”要求既要大胆创新(如数字化办公、首问责任制),又要注重基础工作的扎实性(如廉政建设、队伍培训)。
  • 实践中可借鉴“精细管理工程”理念,通过制度规范与激励机制结合,激发党员内生动力。
  • 3. 融入中心工作,避免“两张皮”

  • 党建活动需与业务深度融合。例如,法院系统将创先争优与司法公正、效率提升结合,通过考核体系科学化实现党建与业务的协同发展。
  • 典型案例:香河县法院通过“强化四举措”将党建成果转化为审判质效提升。
  • 4. 群众参与与监督机制

    争先创优心得体会 争先创优还是创先争优

  • 坚持群众路线,通过政务公开、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接受监督,确保活动成果惠及群众。例如,科技部在活动中强调“服务人民群众”为重要目标,推动政策落地。
  • 避免“闭门造车”,需建立群众反馈渠道,及时调整工作方向。
  • 三、总结与建议

    1. 术语选择需结合场景

  • 若强调竞争性目标(如业务指标),可用“争先创优”;若侧重基础建设与长效机制,宜用“创先争优”。
  • 2. 长效机制建设

  • 将活动要求转化为常态化制度(如定期考核、党员积分制),避免“一阵风”式运动。
  • 3. 典型案例学习

  • 参考科技部、法院系统等部门的实践经验,结合自身领域特点制定具体方案。
  •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两者虽字序不同,但体现了不同时期党建工作的理念变迁。实践中需灵活运用,以“创”筑基、以“争”促优,最终实现组织效能与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