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老墙的四季絮语
老家的院子里有一堵墙,灰白的砖石上爬满爬山虎,裂开的砖缝里藏着蚂蚁与蝉蜕。它像一位沉默的老者,斑驳的纹理中镌刻着时光的故事,也锁住了我童年的全部记忆。
春:墙角的生机
墙根的泥土里,野草与蒲公英是最早的访客。祖母总说:“墙是活的,春天一到,它就醒了。”我常蹲在墙角,看蚂蚁排着队搬运草籽,看苔藓从砖缝中探出嫩绿的触角。祖父在墙边种下一棵桃树,花开时,粉白的花瓣落在墙头,仿佛给老墙戴上了一顶花冠。那时的我总爱踩着砖缝攀上墙头,伸手去够枝头的桃花,却总被祖母嗔怪:“小心摔着!”墙是童年的乐园,藏着春日的喧闹与生机。
夏:墙影下的清凉
盛夏的午后,老墙投下一片阴凉,成了天然的避暑地。我和邻家女孩小满坐在墙根下,用粉笔在砖面上涂鸦:歪扭的小船、手牵手的娃娃,还有歪歪扭扭的“友谊天长地久”。蝉鸣声里,我们分享一根冰棍,听墙外的卖货郎摇着铜铃经过。暴雨骤来时,墙成了守护者,雨水冲刷着砖石,却冲不散墙内茉莉花的香气。金银花的藤蔓攀着墙生长,绿叶间缀满星星般的花朵,像一场无声的夏夜烟火。
秋:墙头的眺望
秋日的墙头是眺望的舞台。我常爬上去摘邻居家的柿子,金黄的果实衬着湛蓝的天,咬一口甜得眯起眼。祖父说:“墙挡得住风,却挡不住孩子的馋嘴。”墙外是稻田翻涌的金浪,墙内是祖父母晾晒的玉米与辣椒,红黄交织如一幅油画。暮色中,老墙披上霞光,砖缝间的蟋蟀开始吟唱,仿佛在诉说秋收的喜悦。
冬:墙痕里的岁月
寒冬的风掠过墙头,砖石上凝了一层薄霜。祖母用旧棉被裹住桃树的枝干,念叨着:“墙护着树,树护着家。”除夕夜,老墙挂满灯笼,映得积雪也泛着暖光。我用手抚摸墙上的裂痕,那里有童年磕碰的印记,也有岁月剥落的沧桑。祖父说:“墙和人一样,伤痕都是故事。”
结尾:墙的隐喻
如今老墙仍在,只是爬藤更密,砖色更深。它不再是一堵简单的建筑,而是时光的容器,盛放着亲情的温度、童年的斑斓,以及生命成长的痕迹。墙外世界喧嚣,墙内岁月静好。原来,真正的墙从不隔绝心灵,它用斑驳的纹理教会我们:有些守护无声,却贯穿四季;有些记忆褪色,却永远鲜活。
写作思路点拨:
1. 以小见大:选择具体事物(如老墙)作为载体,通过四季变迁展开叙事,避免空泛议论。
2. 细节描写:砖缝中的苔藓、墙头的涂鸦、雨后的茉莉香等细节能增强画面感,参考散文中“生动语言”的技巧。
3. 象征升华:将墙从实体延伸至“守护”“记忆”等抽象概念,呼应“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
4. 引用诗词:可化用“墙里秋千墙外道”等诗句,增加文采(需根据主题调整)。
此作文通过老墙串联四季回忆,既有具体场景的生动描绘,又赋予墙以情感与哲思,符合中考/高考作文“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要求,字数约650字,可根据考试要求精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