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性修养提高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从思想认知、理论学习、实践作风、纪律规范等多个维度进行总结,结合多篇文献分析如下:
一、思想认知层面的不足
1. 理想信念淡化
部分党员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认识不够深刻,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足,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抵制不够,缺乏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存在偏差,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导致宗旨意识弱化,脱离群众现象明显。
2. 创新意识不足
面对新时代要求,部分党员思想观念滞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习惯于传统工作模式,缺乏主动突破和改革攻坚的勇气,存在“求稳怕乱”心理。
二、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
1. 学习浮于表面
理论学习缺乏系统性和深度,存在实用主义倾向,仅关注与工作直接相关的内容,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核心理论理解不透彻,导致学用脱节,难以指导实际工作。
2. 党性教育形式化
部分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流于形式,组织生活质量不高,批评与自我批评未能触及思想根源,导致党性修养提升效果有限。
三、工作作风与能力短板
1. 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
工作中重形式轻实效,存在“虚假汇报”“应付检查”现象;深入基层调研不足,未能真正倾听群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欠缺。例如,在制定政策时忽视群众利益,导致执行效果不佳。
2. 担当精神不足
面对复杂任务时畏难情绪明显,缺乏迎难而上的决心,尤其在新业务技术或改革推进中,存在推诿扯皮、执行力打折的现象。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不足,难以调动团队积极性。
四、纪律与自我约束松懈
1. 纪律观念淡薄
部分党员对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认识不深刻,存在违规收受礼品、公车私用等行为,甚至触碰廉洁底线,损害党的形象。
2. 自我监督缺失
日常工作中缺乏自我反思和批评,对自身问题“轻描淡写”,未能通过严格的自律和外部监督提升党性修养。
五、整改方向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需采取系统性措施:
通过以上整改,可逐步解决党性修养中的薄弱环节,推动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