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在课桌上洒下一片金黄。我望着黑板上“最后一个六一”几个大字,喉咙突然有些发紧——这是我们在小学度过的最后一个儿童节了。教室里飘着糖醋排骨和奶油蛋糕的香气,可我的心里却像打翻了一坛陈醋,酸甜交织。
一、舌尖上的告别
班主任朱老师别出心裁地组织了“班级美食汇”。当张润泽妈妈端来冒着热气的小笼包时,五十多双筷子如同雨后春笋般伸向蒸笼。我抢到一个,薄如蝉翼的面皮裹着滚烫的汤汁,咬下去的瞬间,记忆突然倒带——一年级时,正是这位阿姨在校门口追着喂挑食的张润泽吃饭。如今蒸锅见底,我们相视而笑,眼角却悄悄泛起水光。
二、舞台上的星光
午后礼堂的聚光灯下,平日调皮的“淘气包”小臻抱着吉他唱《稻香》。当他拨动琴弦唱到“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时,后排忽然亮起星星点灯的荧光棒。这让我想起五年前入队仪式,也是在这个舞台,他因为忘词哭成了小花猫。此刻他的歌声像初夏的晚风,裹着玉兰花香掠过每个人的心头。
三、胶片里的永恒
摄影师喊“抛红领巾”的刹那,五十多条鲜艳的红绸飞向碧空。我仰头望着它们在风里舒展,忽然想起入队那天,高年级姐姐帮我系领结时颤抖的手指。当快门声与欢笑声同时定格,我看见班主任悄悄转身擦拭镜片——原来那些总嫌我们吵闹的老师,早已把我们都装进了心里的相册。
夕阳西下时,我们围坐在操场的梧桐树下分吃蛋糕。林小艺突然指着树干上歪歪扭扭的“六(2)班到此一游”惊呼,那是三年前春游时用小刀刻的。如今字迹已被岁月磨得模糊,就像即将消散的童年。我把奶油抹在好友鼻尖,她却笑着说:“别擦,这是时光盖的邮戳”。
回家的路上,书包里沉甸甸地装着同学录和毕业照。路过校门口那面贴满奖状的荣誉墙,月光正轻轻抚过“优秀中队”的铜牌。我知道,当九月桂花开时,这里又会坐满系着崭新红领巾的孩子,但属于我们的童年,永远封存在这个混合着小龙包香气与吉他琴弦颤音的六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