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及相关部门发布的农村住户调查方案,结合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要求,农村住户调查方案及入户调查的主要方法可总结如下:
一、农村住户调查方案核心要点
1. 调查目的与范围
目的:监测农村居民收入、消费、贫困状况及生活质量变化,评估政策效果,为制定民生政策(如最低工资、低保标准)提供数据支持。
范围:覆盖全国农村地区常住住户,包括家庭户和集体户,以常住地为调查基准。
2. 样本抽选方法

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基于人口普查资料,按地域分层后分阶段抽取调查县、村、户,确保样本代表性。例如,全国约2000个县、16万调查户,抽样误差控制在1%以内。
动态样本管理:每5年轮换一次样本,期间定期评估样本代表性,必要时按“排序相邻”原则替换无法继续调查的样本。
3. 调查内容
核心指标:包括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固定资产投资、贫困监测等,统一城乡指标以增强可比性。
分类数据:细化食品消费量(如奶类、粮食)、转移性收支(如养老金、惠农补贴)、住房折算净租金等。
4. 数据采集与处理
日记账与问卷结合:调查户每日记录现金及实物收支,辅以入户访问采集就业、住房等结构化数据。
电子化手段:推广电子记账(如“e记账”),辅调员通过手持终端或网络直报数据,减少人工误差。
5. 质量控制与发布

审核机制:市县统计机构对原始数据编码、审核后上报,国家统计局进行超级汇总与评估。
数据发布:按季度发布收支数据,年度发布基尼系数、五等分收入分组等,分层次满足政策需求。
二、入户调查的主要方法
1. 记账法
方式:调查户每日记录家庭收支明细,包括现金和实物(如自产自用农产品),要求分类清晰、数量与金额完整。
难点:需对调查户进行培训,确保理解记账规则(如在外饮食仅记录金额),并通过辅调员定期核查。
2. 问卷调查法
内容:涵盖家庭成员就业、住房条件、耐用消费品、社区环境等结构化信息。
实施:由调查员入户访问填写,重点核实易遗漏项(如农民工寄回收入、补贴)。
3. 辅调员代记与补充调查
适用场景:针对文化程度低或主要成员外出的家庭,由辅调员代记或通过电话访问补充数据。
质量控制:定期回访抽查,比对记账数据与家庭实际经济状况,修正逻辑错误。
4. 电子化数据采集
工具:使用“e记账”APP或单机程序,支持实时上传数据,减少纸质账本误差。
优势:提升效率,便于后台自动审核(如异常值预警),缩短数据汇总周期。
5. 样本轮换与动态管理
流程:每5年重新抽选调查小区,每年轮换50%的样本户,确保数据反映最新变化。
特殊情况处理:对因拆迁或搬迁无法跟踪的样本户,按规则替换为相似特征的替代户。
三、创新与实践案例
分类记账法:部分试点地区将调查户分为A类(传统记账)和B类(辅调员代记),兼顾数据质量与效率。
培训与激励:通过集中培训(如宜川调查队培训会)、经验交流提高辅调员与记账户积极性。
总结
农村住户调查方案通过科学抽样、多手段数据采集及严格质量控制,全面反映农村居民生活状况。入户调查的核心在于结合传统记账与现代技术,辅以动态样本管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与时效性。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操作细则,可参考《全国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总体方案》及《住户调查实施过程数据质量管理工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