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历史故事的成语—历史故事的成语100个

admin152025-03-25 22:42:00

一、春秋战国时期

1. 完璧归赵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典故:蔺相如智斗秦王,保全和氏璧。

2. 围魏救赵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典故:孙膑用计攻魏国都城,迫使魏军回援救赵。

3. 毛遂自荐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典故:毛遂自荐随平原君出使楚国,助赵楚结盟。

4. 负荆请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典故: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5. 退避三舍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典故:晋文公重耳为报楚王恩惠,退兵九十里。

6. 卧薪尝胆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典故:勾践忍辱负重,最终灭吴复国。

7. 图穷匕见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

典故:荆轲刺秦王,地图展开时露出。

8. 惊弓之鸟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

典故:更羸虚拉弓弦,惊落受伤的大雁。

9. 高山流水

出处:《列子·汤问》

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之谊。

10. 纸上谈兵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典故:赵括空谈兵法,长平之战惨败。

二、秦汉时期

1. 指鹿为马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

典故:赵高篡权,指鹿为马试探群臣。

2. 破釜沉舟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

典故:项羽决战秦军,断后路以激励士气。

3. 四面楚歌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

典故:项羽垓下被围,汉军唱楚歌瓦解楚军。

4. 背水一战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

典故:韩信以劣势兵力背水列阵,大败赵军。

5. 暗度陈仓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典故:韩信明修栈道,暗袭陈仓。

6. 一饭千金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

典故:韩信报答漂母一饭之恩。

7. 孺子可教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

典故:张良遇黄石公,得传《太公兵法》。

含历史故事的成语—历史故事的成语100个

8. 悬梁刺股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

典故:苏秦、孙敬刻苦读书的故事。

9. 金屋藏娇

出处:《汉武故事》

典故:汉武帝刘彻幼年许诺“以金屋贮阿娇”。

10. 投笔从戎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

典故:班超弃文从武,立功西域。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1. 三顾茅庐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典故: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其出山。

含历史故事的成语—历史故事的成语100个

2. 刮目相看

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典故:吕蒙勤奋学习,鲁肃赞其才略。

3. 鞠躬尽瘁

出处:《后出师表》

典故:诸葛亮为蜀汉竭尽心力。

4. 乐不思蜀

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典故:刘禅投降后安于享乐,不思复国。

5.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典故:曹植七步内作诗免于死罪。

6. 入木三分

出处:《书断·王羲之》

典故:王羲之书法笔力透入木板。

7. 东山再起

出处:《晋书·谢安传》

典故:谢安隐居后复出,挽救东晋危局。

8. 草木皆兵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

典故:苻坚淝水之战疑惧,误将草木视为晋兵。

9. 江郎才尽

出处:《南史·江淹传》

典故:江淹晚年文采衰退。

10. 画龙点睛

出处:《历代名画记》

典故:张僧繇画龙点睛,龙破壁飞。

四、唐宋时期

1. 程门立雪

出处:《宋史·杨时传》

典故:杨时冒雪站立,恭敬求教于程颐。

2. 胸有成竹

出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典故:文同画竹前心中已有完整构思。

3. 东窗事发

出处:《东窗事犯》

典故:秦桧夫妇密谋害岳飞,阴谋败露。

4. 洛阳纸贵

出处:《晋书·左思传》

典故:左思《三都赋》风靡洛阳,纸张供不应求。

5. 司空见惯

出处:《本事诗·情感》

典故:刘禹锡诗讽李绅奢靡生活。

其他经典成语

1. 杀鸡取卵

出处:伊索寓言(中国化版本)

典故:阿三贪心杀鸡取蛋,最终失去长期利益。

2. 买椟还珠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典故:郑人买下精美盒子却退回珍珠。

3. 邯郸学步

出处:《庄子·秋水》

典故:燕国少年盲目模仿邯郸人走路,反失本态。

4. 讳疾忌医

出处:《周子通书》

典故:蔡桓公隐瞒病情,终致不治。

5. 唇亡齿寒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

典故:虞国借道于晋,终被灭国。

说明

以上列举了约50个成语,更多完整内容可参考来源网页。历史故事的成语往往与特定人物或事件紧密相关,学习时结合背景更能理解其深意。例如“退避三舍”不仅是战术,也体现了春秋时期的礼义观念;“程门立雪”则反映了儒家尊师重道的传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