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会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国庆假期高发的电信诈骗类型及常见手段,增强防范意识。
2. 技能目标:掌握识别和应对电信诈骗的方法,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3. 情感目标:通过真实案例剖析,引发学生对诈骗危害的深刻反思,形成“不轻信、不转账”的警惕心态。
二、核心内容设计
(一)国庆假期诈骗高发类型
1. 虚假票务诈骗
2. 旅游基金/中奖诈骗
3. 兼职诈骗
(二)诈骗常见手法解析
1. 冒充熟人:盗用QQ、微信账号,以“紧急用钱”为由借钱。
2. 钓鱼链接:通过虚假网站或APP窃取银行卡、密码等信息。
3. 情感诱导:利用“高回报投资”“低价代购”等话术激发贪念。
(三)防诈技能培训
1. “三不原则”:不轻信陌生电话/短信、不点击不明链接、不透露验证码。
2. 核实渠道:通过官方平台(如12306、航空公司官网)确认信息,避免“黄牛”陷阱。
3. 紧急应对:
三、互动环节设计
1. 情景模拟
2. 知识竞答
3. 承诺签名
四、技能推广与工具推荐
1.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功能,拦截诈骗电话。
2. 关注反诈平台:如“公安部刑侦局”公众号,获取最新防诈资讯。
五、国庆安全贴士(延伸内容)
1. 出行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不乘坐无证车辆,保管好随身财物。
2. 网络安全:公共Wi-Fi慎用,避免登录敏感账户。
3. 居家安全:离校前关闭电源、锁好门窗,留校生注意宿舍用电规范。
六、总结与倡议
参考资源:结合[网页1][网页11][网页21][网页39][网页47][网页53][网页56][网页66]等整理,内容涵盖诈骗案例、防范措施及互动实践。可根据学生年龄段调整案例深度和活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