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财务管理体制与制度建设
学校需严格执行“校长负责,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确保经费使用透明化、规范化。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实行“量入为出、开源节流”原则,按月编制预决算,动态监控资金流向,避免超支。
2. 收支管理与资金运作
收入方面:确保所有收费合法合规,严禁设立“小金库”,严格区分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及时上缴非税收入。
支出方面:强化审批流程,确保每笔开支有据可依,重点监控差旅费、培训费等易超支项目,做到“专款专用”。
3. 资产清查与账务核对
定期盘点固定资产(如教学设备、房产等),确保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及时处理盘盈盘亏,优化资源配置。
清理往来款项,重点核查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对超过3年的应付账款需转增利润处理。
4. 财务监督与信息公开
实施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在校内公示收支明细,接受教职工和上级部门监督。
强化票据管理,确保所有收入及时入账,杜绝白条抵库、坐支现金等违规行为。
5. 年终决算与跨年衔接

年末需全面核对账目,编制年度决算报告,分析资金使用效益,为下一年预算提供依据。
处理跨年账务时,需关注未入账费用(如暂估成本)、折旧计提等,确保税务合规。
财务会计工作注意事项
1. 日常操作规范
发票管理:确保发票抬头与单位名称一致,禁止虚开或使用不合规票据;增值税专用发票需及时认证,避免逾期。
账务处理:遵循“凭证-账簿-报表”流程,严禁反向冲销分录;每月核对银行流水,编制余额调节表,处理未达账项。
2. 税务与风险控制

税务申报:区分增值税(国税)与个人所得税(地税)申报时间,按时完成抄税、报税流程。
风险防范:避免代签、代管印章,严禁公款私存;关注“三公经费”合理性,防范审计风险。
3. 预算与成本管理
预算执行:严格按预算科目列支,大额采购需集体决策并签订合同;超预算支出需提前审批。
成本控制:区分资本性支出与费用性支出,如福利费按工资14%计提,工会经费按2%计提,避免超额。
4. 年终重点工作
资产清查:全面盘点存货、现金及固定资产,处理不良资产(如过期存货),编制资产报告。
往来款清理:核查学生欠费、代管款项,及时催收应收账款,避免长期挂账。
5. 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
坚守“清、慎、勤”原则,抵制不合理开支;主动学习新政策(如税收优惠),提升专业能力。
做好交接工作,新入职会计需熟悉校内财务流程及外部对接单位(如教育局、财政局)。
学校会计工作需兼顾规范性与灵活性,既要保障资金安全,又要服务教育教学发展。日常工作中需注重细节管理(如票据、账务核对),年终则需全面清查资产、优化预算。财务人员应持续提升专业素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确保财务活动合法、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