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 总则
1. 目的与依据
为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依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制度。
2. 方针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确保安全生产投入有效实施。
第二章 组织架构与职责
1. 安全生产委员会(领导小组)
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安全副总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协调安全生产工作,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安全形势。
2. 安全管理机构
设立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安全员,负责日常安全检查、隐患整改监督、安全培训组织及事故调查。
3. 岗位职责
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审批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保障安全投入。
分管负责人:组织落实安全措施,开展安全检查,协调应急演练。
部门/车间负责人:落实本部门安全制度,监督岗位操作规程执行。
员工:遵守安全规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报告隐患。
第三章 安全教育培训
1. 三级安全教育
新员工须接受公司级、部门级、岗位级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 特种作业培训
电工、焊工、叉车司机等特种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定期复训。
3. 日常培训
每月组织安全知识学习,每季度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章 设备与作业场所管理
1. 设备安全
定期维护保养设备,特种设备(如电梯、压力容器)须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 作业环境
保持通道畅通,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危险区域(如化学品储存区)配备消防设施。
3. 危险作业管理
动火、高空、受限空间等作业需审批并落实防护措施。
第五章 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
1. 检查频次
公司级检查每季度一次,部门级每月一次,班组每日自查。
2. 隐患治理
建立隐患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期限,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
3. 整改验收
整改完成后由安全部门验收,未通过需重新整改并追究责任。
第六章 应急管理与事故处理
1. 应急预案
制定火灾、触电、泄漏等专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演练一次。
2. 事故报告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预案,1小时内向监管部门报告,严禁瞒报、谎报。
3. 调查处理
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原因未查清、责任未追究、措施未落实、教育未到位不放过)处理事故,落实整改措施。
第七章 考核与奖惩

1. 奖励机制
对安全生产表现突出的部门或个人给予表彰及物质奖励。
2. 处罚措施
违规操作导致事故的,视情节给予警告、罚款、调岗或解除劳动合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
第八章 附则
1. 制度修订
本制度每年评审一次,根据法规变化或企业实际调整。
2. 生效日期
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制度与本制度冲突的以本制度为准。
引用来源
组织架构与职责:
安全教育培训:
设备与作业场所管理:
检查与整改:
应急与事故处理:
考核与奖惩:
如需完整模板或定制化调整,可参考具体法规要求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细化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