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援鄂抗疫英雄事迹观后感:逆行之光,家国情怀的壮丽篇章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危急时刻,广西援鄂医疗队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苍生,书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英雄赞歌。通过了解他们的故事,我深刻体会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精神,也感受到平凡人挺身而出的非凡力量。
一、白衣执甲,无畏逆行
广西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如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的梁小霞护士,在疫情暴发时主动请缨,两次递交请战书奔赴武汉。她所在的医疗队进驻武汉协和医院西院重症病区,面对防护服下的闷热、护目镜的压痕,以及随时可能感染的风险,他们始终坚守岗位。梁小霞因过度劳累晕倒后抢救无效牺牲,年仅28岁,但她的精神如同茉莉般芬芳永存。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正是医者仁心的最高诠释。
二、党建引领,凝聚力量
在抗疫一线,党组织成为战斗堡垒。如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祖辉医生,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带领队员召开十余次支部会议,通过党建引领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他白天指导感控,深夜清理医疗垃圾,用实际行动诠释“党员先行”的担当。广西援鄂医疗队中还有许多党员和积极分子,他们在下宣誓,用行动践行初心,展现了“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先锋精神。
三、平凡英雄,温情守护
抗疫不仅是医疗技术的较量,更是人性的光辉绽放。广西医疗队在武汉期间,得到了当地志愿者和后勤人员的全力支持。例如,理发师主动为队员剪发,司机24小时待命接送,驻地酒店准备的“贴心小超市”和生日蛋糕,让医护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暖。而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怀同样动人,如护士管翠优用“今天感觉怎么样”的问候安抚焦虑患者,用信心传递希望。这种双向的守护,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大义。
四、精神传承,时代启示
广西援鄂英雄的事迹不仅是个人奉献的缩影,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钟南山院士84岁再赴前线,黄璐琦院士用中医药助力抗疫,以及普通护士“脱下防护服全身湿透”的日常,都在告诉我们:英雄并非天生,而是在危难中选择挺身而出的凡人。他们的行动启示我们: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时,每个人都应肩负责任,用专业与热忱贡献力量。
心得体会:以英雄为镜,砥砺前行
1. 家国情怀的深度觉醒
疫情让我们看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广西援鄂医疗队的“逆行”不仅是职业使命,更是对“祖国需要我”的深情回应。这种情怀激励我们在任何岗位上都要心怀大局,甘于奉献。
2. 平凡中的伟大力量
抗疫英雄中有医生、护士、志愿者,甚至后勤保障人员。他们的故事证明: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作为普通人,我们亦可通过做好本职工作、遵守社会规则、传递善意,成为时代的“微光”。
3. 青年担当的生动教材
梁小霞等“90后”“00后”医护人员用行动撕掉了“娇弱一代”的标签。他们的事迹是青年成长的鲜活教材,提醒我们:青春的价值在于奋斗与奉献,而非安逸与索取。
4. 生命至上的永恒课题
抗疫斗争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贯穿始终。无论是医疗队的全力救治,还是全国人民的居家隔离,都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这启示我们:在未来的挑战中,须始终以科学和人文精神为指引。
广西援鄂抗疫英雄的事迹,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黑暗中的前行之路。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在逆境中坚守信念,在平凡中铸就伟大,在时代洪流中书写无愧于心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