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羊儿要回家教案(小小羊儿教案设计)

admin92025-03-12 18:33:17

《小小羊儿要回家》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会用自然流畅、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放牧晚归的宁静场景。
  • 掌握全音符(X———)和延长音记号(⌒)的时值与演唱方法。
  • 通过节奏游戏和乐器伴奏,增强音乐表现力。
  •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情境创设(如“草原放牧”)、闯关游戏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 运用对比聆听(如《剪羊毛》与《小小羊儿》)、肢体律动(如四拍子手势)强化音乐感知。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内蒙古民歌风格,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培养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
  • 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与音乐创造力。
  •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准确演唱歌曲旋律,表现抒情优美的音乐情绪;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四拍)。
  • 难点:延长音的情感处理及乐句间的换气技巧;多声部节奏的配合。
  • 三、教学准备

  • 教具:多媒体课件(含草原放牧图片、歌曲音频/视频)、手风琴/钢琴、打击乐器(三角铁、铃鼓)、小羊头饰、节奏卡片。
  • 知识铺垫:学生已掌握四分音符、二分音符等基础节奏型。
  • 四、教学过程

    小小羊儿要回家教案(小小羊儿教案设计)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 草原之声:播放内蒙古草原背景音乐,展示草原羊群图片,提问:“草原上的小羊们每天会经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放牧场景。

    2. 节奏闯关

  • 出示节奏卡片(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分组完成“赶羊入圈”游戏,复习旧知并引出全音符,用“开花手势”体验四拍时值。
  • (二)新课教学(20分钟)

    1. 初听歌曲,感知情绪

    小小羊儿要回家教案(小小羊儿教案设计)

  • 播放《小小羊儿要回家》音频,提问:“歌曲情绪是欢快还是优美?为什么小羊要回家?”引导学生关注歌词中的拟人化表达(如“妈妈”的亲切感)。
  • 2. 学唱旋律,突破难点

  • 全音符学习:圈出乐谱中的全音符,用“la”模唱并配合手势(双手张开划四拍)。
  • 延长音处理:示范句尾延长音(如“回—家—”),引导学生想象“呼唤小羊”的悠远感,用气息控制延长。
  • 分段学唱
  • 第一乐段:轻柔连贯,注意换气记号(V)的位置。
  • 第二乐段:强调切分节奏的活泼感,对比两段情绪差异。
  • 3. 歌词与情感表达

  • 朗读歌词,讨论“为什么天黑要回家?”结合安全教育和亲情主题。
  • 加入小羊头饰,分组用“呼唤与应答”形式演唱,强化角色代入感。
  • (三)创编与表演(10分钟)

    1. 打击乐伴奏:分组选择乐器(如三角铁表现全音符、铃鼓模仿羊蹄声),设计简单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 情景剧表演

  • 角色分配(牧童、小羊、羊妈妈),结合肢体动作(如挥鞭、吃草、回家)进行即兴表演。
  • (四)拓展与评价(5分钟)

    1. 对比聆听:播放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对比节奏、情绪差异,总结内蒙古民歌舒缓悠扬的特点。

    2. 课堂小结

  • 学生自评:“今天学会了什么?最喜欢哪个环节?”
  • 教师总结全音符、延长音的知识点,并强调音乐与情感的联结。
  • 五、教学反思(课后)

  • 成功点:情境化教学激发兴趣,节奏游戏与乐器创编提升参与度。
  • 改进点:部分学生换气不流畅,需加强气息训练;可加入蒙古舞步体验,深化文化理解。
  • 六、板书设计

    《小小羊儿要回家》

    1. 全音符:X———(四拍)

    2. 延长音:⌒(情感延伸)

    3. 情绪:优美抒情 → 放牧晚归的宁静

    参考来源:整合自网页1、14、22、48、53、65的教学设计,结合节奏游戏、多声部创编和情感表达策略优化而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