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教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admin72025-03-13 23:19:03

以下是针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的教案设计,整合了多个教学资源中的核心内容,适用于小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需求: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 发现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明确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 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价格、面积等。
  •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 通过观察、对比、归纳,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 3. 情感与态度

  • 培养合作探究意识和严谨的计算习惯,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 1. 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及算理(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2. 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 难点
  • 1. 理解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算理(如积的缩小倍数与乘数扩大的倍数关系)。

    2. 处理积的末尾有“0”或小数点后需补“0”的情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课前导入(5分钟)

  • 复习旧知
  • 板演整数乘法(如26×8)和小数加法(如0.85+2.4),对比竖式计算的差异。
  • 口算练习:0.2×3、2.5×10等,提问算式意义。
  • 情境引入
  • 出示“包装礼品盒”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如“每米彩带0.85元,买2.4米需要多少钱?”)。
  • 2. 新授探究(20分钟)

  • 问题1:0.8米彩带,每米2.6元,总价多少?
  • 1. 列式与意义:2.6×0.8表示“2.6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2. 竖式计算

  • 将2.6和0.8各扩大10倍转化为26×8,算出积208后缩小至1/100,得2.08。
  • 关键提问:“为什么积的小数点要向左移动两位?”(因两个乘数共两位小数)。
  • 问题2:2.4米彩带,每米0.85元,总价多少?
  • 1. 错误对比法

  • 教师故意错误对齐小数点(如按小数加法对齐),引导学生发现竖式应末尾对齐。
  • 2. 算理分析

    小数乘法教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 将0.85×2.4转化为85×24,积2040缩小至1/1000(两位+一位小数),得2.04。
  • 3. 总结法则

  • 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乘数共有几位小数,从积的右边起数出相应位数点小数点。
  • 3. 巩固练习(15分钟)

  • 基础练习
  • 1. 给积点小数点(如1.36×0.8=1088→1.088)。

    2. 判断题:“两位小数乘两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 实际应用
  • 草原牛的身高是蒙古牛的1.2倍,体重是1.4倍,计算具体数值。
  • 拓展提升
  • 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如7.42元买40本数学书的总价)。
  •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

  • 学生总结:回顾小数乘法的计算步骤及注意事项。
  • 教师强调:转化思想的应用、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末尾“0”的处理。
  • 作业布置:完成教材练习题,尝试解决家庭购物中的小数乘法问题(如计算水果总价)。
  • 四、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

    例1:2.6×0.8=2.08

    2.6 → 26(×10)

    × 0.8 → ×8(×10)

    —————

    2.08 ← 208 ÷100

    例2:0.85×2.4=2.04

    0.85 → 85(×100)

    × 2.4 → ×24(×10)

    —————

    2.04 ← 2040 ÷1000

    法则:先按整数算,再看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

    五、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 通过对比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法的差异,学生理解了“转化”思想。
  • 错误示范法有效强化了竖式对齐规则。
  • 2. 改进方向

  • 需预留更多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积的小数位数规律。
  • 加强估算训练,帮助学生验证计算结果合理性。
  • 参考资料: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教材、教学设计,小数点移动规律解析,简便计算技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