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饮食与营养管理
1. 科学饮水与膳食均衡
鼓励幼儿多喝白开水,避免含糖饮料,可适当饮用菊花茶、金银花露等。
保证每日三餐两点,两餐间隔3.5~4小时,饮食需多样化,包含优质蛋白(牛奶、豆制品)、五谷杂粮(玉米、全麦面包)及新鲜蔬果。
避免高糖、高盐、油炸食品,限制不健康零食,确保食物新鲜且烹饪卫生。
2. 辅食与特殊饮食建议
6月龄以上婴儿需逐步添加辅食,优先选择动物性食物(肉、鱼、蛋)和蔬菜水果,避免调味乳制品。
过敏幼儿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牛奶、坚果等,并记录饮食反应。
二、个人卫生习惯培养
1. 日常卫生细节
饭前便后按“七步洗手法”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尤其在接触公共物品后。
培养独立刷牙习惯:小班用清水,中大班使用含氟牙膏,每次刷牙≥3分钟。
2. 衣物与环境适应
根据气温增减衣物,避免过厚导致出汗后受凉,活动后及时更换汗湿衣物。
冬季外出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
三、疾病预防与控制
1. 常见传染病防控
流感/手足口病:接种疫苗是核心措施,注意隔离病童,加强玩具、餐具消毒。
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需严格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玩具定期煮沸消毒。
疱疹性咽峡炎:高烧时物理降温,避免共用毛巾,保持口腔清洁。
2. 健康监测与接种
每日晨检包括体温、咽部及精神状态观察,发现异常及时隔离。
按时接种疫苗(如麻疹、水痘),确保免疫规划完整,漏种者及时补种。
四、生活习惯与环境管理
1. 规律作息与运动
保证每日≥2小时户外活动,分上下午进行,结合运动与游戏增强体质。
午睡时间2~2.5小时,创造安静、通风的睡眠环境。
2. 环境卫生措施
教室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玩具、桌面每周消毒,传染病高发期每日消毒。
使用安全消毒剂(如含氯制剂),避免残留危害。
五、家长与园所协作
1. 家园共育要点
发现幼儿疑似传染病(如发热、皮疹)立即告知老师,居家隔离至痊愈并持医院证明返园。
配合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如独立进餐、整理物品,减少包办代替。
2. 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

营造积极情感环境,通过游戏引导表达情绪,避免过度焦虑。
预防意外伤害:检查园区设施安全(如玩具锐角、地面防滑),教师掌握急救技能。
附:季节性疾病特别提示(以当前春季为例)
诺如病毒:注意呕吐物处理,用含氯消毒剂覆盖后清理,避免接触传播。
过敏防护:花粉季减少户外密集活动,必要时使用抗过敏药物。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可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更多细节可参考国家卫健委《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及疾控中心发布的婴幼儿喂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