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常德育渗透

1. 生活化德育实践
礼貌习惯培养:每日晨间设置“礼仪问候角”,引导幼儿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通过角色扮演(如模拟餐厅、医院场景)强化礼仪意识。
行为规范养成:在用餐、如厕、整理玩具等环节中,强调分享、合作与责任感。例如,要求幼儿轮流担任“值日生”,负责分发餐具或整理图书角。
2. 随机教育与榜样激励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行为,即时表扬助人、分享等正面行为,并通过“美德之星”墙展示优秀案例,激发模仿意愿。
二、主题德育活动
1. 节日主题教育
感恩教育:
重阳节:组织幼儿为老人制作手工贺卡,或到社区敬老院表演节目。
母亲节/父亲节:开展“我为爸妈做件事”活动,如捶背、倒水,并录制感恩视频。
爱国教育:
国庆节:通过绘画国旗、学唱爱国歌曲、观看升旗仪式视频,培养爱国情感。
2. 特色主题活动
“分享日”活动:每月设定一天,幼儿自带玩具或书籍与同伴交换分享,培养慷慨品质。
环保行动:组织“垃圾分类小卫士”“节水护绿”实践,通过种植植物、制作环保手工增强生态意识。
三、课程与游戏中的德育融合
1. 学科渗透
在语言课中通过《孔融让梨》等故事传递谦让美德;科学课结合“电话的发明”故事培养坚韧品质。
音乐活动学唱《团结就是力量》,舞蹈编排中强调合作与协调。
2. 游戏化德育
团队协作游戏:如“三人四足跑”“接力传球”,引导幼儿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模拟超市购物、医院就诊,学习规则意识与社会交往技能。
四、家园社协同共育
1. 家长参与活动
亲子任务:如“家庭感恩卡”制作,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并分享感受。
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观摩德育主题活动,了解幼儿园教育理念,同步家庭教育。
2. 社区联动
组织幼儿参与社区义卖,所得捐赠给福利院;与消防队、警察局合作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师德建设与评价机制
1. 教师培训
定期开展师德专题学习(如《不做教书匠》读书会),强化教师榜样作用。
2. 幼儿评价体系
采用“成长档案”记录幼儿德育表现,结合自评、同伴互评与教师观察,动态反馈进步。
六、学期活动安排示例
| 月份 | 重点活动 | 目标 |

|-||--|
| 3月 | “学雷锋”助人行动、植树节护绿活动 | 培养爱心与环保意识 |
| 5月 | 劳动节“小小志愿者”、母亲节感恩活动 | 强化劳动观念与家庭情感 |
| 9月 | 教师节贺卡制作、中秋节亲子灯笼展 | 尊师重道与传统美德教育 |
| 12月 | 元旦联欢会、“冬日送温暖”社区关怀 | 集体荣誉感与社会责任感 |
总结
幼儿园德育需通过多元途径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将德育目标融入生活、游戏、教学及家园合作中,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活动设计需兼顾趣味性与教育性,以幼儿体验为核心,促进道德认知向行为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