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精神心得体会150字;对建党精神发表感想和体会

admin132025-03-09 18:51:38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精神火种生生不息。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构筑起跨越时空的精神谱系,塑造了民族复兴的精神坐标。这种精神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与中国实践结合的产物,更是中华民族从觉醒到崛起的动力密码。站在新时代的坐标点上,深入理解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既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昭示。

建党精神心得体会150字;对建党精神发表感想和体会

真理理想:红色基因的精神原点

伟大建党精神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首要特质,其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的深度融合。一大纪念馆珍藏的《宣言》首译本,见证了陈望道“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执着追求,更印证了早期人对科学理论的信仰。这种信仰不是空中楼阁,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将剩余价值理论与工人运动结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用阶级分析法解构中国农村社会,都展现出真理的本土化创新。

这种理论自觉在实践中不断升华。从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突破,到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构建,中国始终保持着“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理论品格。正如中央党史研究院黄一兵所言:“伟大建党精神中的真理属性,既包含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守,更体现着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

初心使命:百年征程的奋斗坐标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如红线般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史。在北大红楼复原的五四运动场景中,学生领袖罗家伦起草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疾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这种为民的担当,正是初心使命的早期写照。脱贫攻坚战中,1800多名党员干部将生命定格在扶贫一线,用血肉之躯诠释了“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这种使命担当在司法领域同样熠熠生辉。邹碧华法官研发的“案件权重系数”评估系统,让司法改革从纸面走向现实;宋鱼水“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审判艺术,将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正如金台法院令烨在实践中所悟:“司法为民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要让每个当事人都感受到法律的温度。”这些生动实践印证着:初心使命既是宏观叙事,更是微观坚守。

斗争品格:破浪前行的力量源泉

从上海石库门到北京天安门,中国人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书写了气壮山河的史诗。抗美援朝战场上,杨根思怀抱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壮举,黄继光用胸膛堵住眼的决绝,构成了精神谱系中最悲壮的章节。这种斗争精神在新时代转化为科技创新领域的突围:北斗团队用20年走完欧美40年的研发之路,C919大飞机突破2000余项技术瓶颈,彰显着“卡脖子”难题前的斗争智慧。

斗争精神更体现为自我革命的勇气。延安整风运动破除主观主义桎梏,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查处400多名中管干部,印证着“刮骨疗毒”的决心。西城区委党史办在挖掘红色资源时发现,早期党员在《工人周刊》上撰文揭露党内问题,这种“刀刃向内”的坦荡,正是斗争精神的深层表达。

忠诚为民:政党的本质属性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构成了建党精神的价值闭环。在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保存着红军战士刘志海冻僵时仍紧握的党证,这份用生命守护的忠诚,穿越时空震撼人心。脱贫攻坚战中,黄文秀将生命献给百坭村的扶贫事业,用行动诠释了“不负人民”的深刻内涵。

这种忠诚为民的特质在司法实践中具象化为“马锡五审判方式”,在疫情防控中升华为“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北京大学医学部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的请战书上,113个鲜红手印连成守护生命的防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种双向奔赴的党群关系,正是政党生命力的根本源泉。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伟大建党精神犹如不灭的火炬,照亮民族复兴新征程。它要求我们既要筑牢理想信念的“压舱石”,也要锻造攻坚克难的“金刚钻”;既要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也要增强“草摇叶响知鹿过”的见微知著能力。未来研究可深入探讨建党精神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表现形态,探索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融合路径。唯有让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方能书写属于这一代人的精神史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