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暖阳里,我观看了2025年春季《开学第一课》。这堂课以“文脉传承,智创未来”为主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织,让我深切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与青年的责任。
节目中,最触动我的是对中华文脉的守护与创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我们“走进”殷墟的甲骨窖穴,目睹了汉字的千年演变。黄德宽教授讲述的甲骨文故事,让我第一次意识到,那些刻在龟甲上的符号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智慧的凝结。而北京中轴线上空的雨燕、青海雪豹栖息地的生态保护案例,则让我明白:传承不仅是守护过去,更是为未来创造生机。
在科技创新篇章中,嫦娥六号登陆月球的模拟画面令人震撼。科学家们用月壤制成的“五星红旗”在月球飘扬,不仅展现了技术突破,更传递着“中国智慧”的骄傲。深中通道总工程师宋神友分享的奋斗故事让我懂得:每一项成就背后都是无数平凡人的坚持与突破。
空降兵程强和运-20机长陈思麒的成长经历,让我看到了“传承”与“担当”的力量。程强从汶川地震的受助者成长为守护者,诠释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信念;陈思麒驾驶“国之重器”的自信,则激励我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
这堂课让我明白,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扎根文化土壤,汲取传统养分,也要以创新思维拥抱未来。新学期,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传承文化基因,探索科技前沿,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