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共绘“可爱的中国”》
9月1日晚,《开学第一课》以“可爱的中国”为主题,带我们踏上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旅程。从殷墟甲骨窖穴中沉睡的古老文字,到青海雪豹栖息地跃动的生命精灵;从伶仃洋上横卧的跨海巨龙港珠澳大桥,到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留下的中国足迹——这一幕幕场景,既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召唤。
最令我震撼的是古文字学家黄德宽教授对甲骨文的解读。三千年前的符号在他手中“复活”,诉说着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而在青海,生态学者齐新章与藏族学生尼东拉毛守护雪豹的故事,让我明白:保护自然不仅是对生命的敬畏,更是对未来的责任。奥运冠军潘展乐分享的“毫无保留地投入热爱”的寄语,以及航天工程师揭秘月球“月壤砖”的突破,更让我热血沸腾——青春当如他们,以热爱为帆,以奋斗为桨。
这堂课让我懂得,“可爱的中国”不仅是山河壮丽,更是无数平凡人用智慧与汗水编织的梦想。作为新时代少年,我愿以知识为笔,以行动为墨,书写属于我们的篇章!
观后感要点提炼
1. 主题呼应:紧扣“可爱的中国”,串联历史、生态与科技;
2. 案例选择:甲骨文(文化传承)、雪豹(生态保护)、航天(科技创新)等典型场景;
3. 情感升华:从感动到行动,表达青少年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