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得体会
1. 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思政第一课通过回顾国家发展历程(如冬奥会、航天成就、抗疫救灾等),引导学生感悟“家国一体”的深刻内涵。作为新时代青年,需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以行动诠释责任,如河南水灾中的志愿者汤奇虽身残志坚仍投身救援,展现了普通人的担当。
2. 奋斗精神与实践力量
课程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通过奥运健儿、科研工作者的案例,激发学生直面挑战的勇气。如刘长春在民族危难中坚持参赛,用行动诠释民族气节;张桂梅扎根山区教育,用坚持改写学生命运。这些故事传递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奋斗哲学。
3. 时代使命与价值引领
思政课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塑造。通过对比中美工程制图课程设计,强调中国科技自强的重要性;通过疫情、洪灾中的集体主义案例,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理解,培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感。
4. 生命意义与精神成长
课程引导学生从灾难中感悟生命的价值,如疫情中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河南救灾中的团结协作,启示学生珍惜当下、敬畏生命,同时以积极心态面对困难,实现“出彩生命”。
5. 学习方法与终身成长
教师通过创新教学形式(如案例教学、情境模拟)激发兴趣,建议学生关注时事、参与社会实践,并推荐《》《学习强国》等资源,培养思辨能力,将理论转化为行动。
二、简短感悟
1. 爱国是信仰,行动是答案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唯有以知识报国、以行动践行初心,方能不负时代。
2. 平凡亦能伟大
从独腿志愿者到山区教师,每个普通人都是时代的缩影,微光汇聚成炬火,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3. 以史为鉴,以学为径
思政课是历史的镜子,映照未来。青年需从五千年文明中汲取智慧,在挑战中锤炼品格,做有根有魂的中国人。
4. 青春与时代的双向奔赴
个人的成长轨迹需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选择专业时心怀“国之大者”,在实践中书写青春答卷。
5. 教育润心,知行合一
思政课不仅是课堂,更是生活的延伸。教师以亲和力打破距离,学生以行动回应期待,共同构建“教学相长”的成长生态。
引用来源:综合网页内容中关于思政课目标、案例及教学方法的讨论,结合个人成长与国家使命的关联性展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