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同一杯未加糖的咖啡,初尝苦涩,细品回甘。初中三年,我在学习的苦海中挣扎,也在坚持的星光下成长,苦与乐的交织,让我读懂了成长的意义。
苦:深夜的数学题与溃败的考试
初二那年的数学月考,我捧着62分的试卷站在走廊上,寒风裹着班主任的话刺入耳膜:“你的数学思维太弱了。”那一刻,仿佛连窗外的梧桐都在嘲笑我的笨拙。回家后,我翻出压箱底的习题集,在台灯下与几何图形鏖战。凌晨两点,草稿纸堆成小山,第三道辅助线仍画不出,我狠狠把铅笔摔在地上,伏案痛哭。母亲的叹息从门缝传来:“别熬坏了眼睛……”可我知道,若此刻放弃,便永远尝不到翻越山丘的滋味。
乐:草稿纸上的星光与领奖台的掌声
坚持三个月后,我摸索出解题的密钥。某个雨夜,当辅助线终于穿透圆锥曲线的迷雾,我抓着演算纸冲进父母房间,像捧着稀世珍宝。后来在数学竞赛中,我以全校第三名站上领奖台,聚光灯下,老师为我别上奖牌时轻声道:“你证明了努力比天赋更重要。”台下掌声如潮,我望着礼堂穹顶的彩带纷扬,忽然想起那些与星辰为伴的夜晚——原来苦涩的咖啡底,真的沉淀着糖霜。
转折:钢琴考级的双面镜
学琴六年,考级是最锋利的试金石。备考九级时,左手和弦总比右手慢半拍,指尖磨出水泡又结成茧。某个夏日午后,我瘫在琴凳上对镜中的自己嘶吼:“放弃吧!”可镜子里突然浮现出六岁初学琴的模样,扎着蝴蝶结的小女孩踮脚够琴键,眼里全是憧憬。最终走进考场时,我弹的《月光》让监考老师红了眼眶。证书上烫金的“优秀”二字,是给那个摔琴谱又捡起来的自己最好的勋章。
悟:苦乐交织的成长密码
如今再回首,那些在题海中浮沉的焦虑、琴房里崩溃的泪水,都成了青春的注脚。正如余华所说,苦难本身不值得歌颂,但穿越苦难时淬炼出的勇气,却是生命最珍贵的馈赠。苦与乐从来不是对立面,而是同一枚的两面——数学考砸的苦涩催生了逆袭的斗志,练琴的煎熬孕育了舞台上的光芒。
站在初三的尾声,我摩挲着写满批注的课本和磨旧的琴谱,忽然懂得:所谓成长,就是在苦与乐的经纬线上,织就属于自己的锦绣年华。那些咬牙坚持的瞬间,终将成为照亮未来的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