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案

admin42025-03-20 18:07:0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掌握生字词(如“威风凛凛”“优哉游哉”“浴血搏杀”等),理解重点词语含义。
  • 通过快速阅读把握主要内容,复述嘎羧临死前的四件事:重披象鞍、告别村民、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 学习通过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动物)内心情感的写作方法。
  • 2. 过程与方法

  • 运用批注法、小组合作探究,品读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理解其情感。
  • 通过角色代入、想象写话,感悟战象的“人性美”。
  • 3. 情感与价值观

  • 体会战象嘎羧的忠诚、善良、英勇,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战友间的深厚情谊。
  • 理解沈石溪“动物小说折射人类情感”的创作理念,激发阅读动物小说的兴趣。
  •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通过细节描写分析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其高尚情怀。
  • 难点:理解“最后一头战象”的象征意义,感受动物情感的复杂性。
  •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 导入

  • 播放战象作战视频片段,提问:“战象在战争中扮演什么角色?”引出课题。
  • 简介作者沈石溪及创作背景,强调“动物小说的情感折射”。
  • 2. 初读课文

  • 任务:快速默读,用四字短语概括嘎羧临终前的四件事(如“英雄垂暮”“重披战甲”等)。
  • 活动:小组合作完成情节图,全班交流并板书。
  • 3. 字词学习

  • 重点讲解“摩挲”“泣不成声”“炯炯有神”等词语,结合语境理解。
  • 第二课时:品读细节,感悟情感

    1. 聚焦“重披象鞍”

  • 关键句:“嘎羧用鼻子呼呼吹去灰尘,鼻尖久久摩挲象鞍,泪光闪闪。”
  • 问题:从“摩挲”“泪光闪闪”中,你感受到嘎羧怎样的情感?
  • 活动:角色代入,想象嘎羧与象鞍的“对话”,体会战象的怀旧与忠诚。
  • 2. 分析“凭吊战场”

  • 关键句:“它站在江滩久久凝望,亲了又亲龟形礁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 问题:嘎羧的“凝望”“吼叫”是向谁诉说?结合历史背景想象场景。
  • 活动:配乐朗读,体会悲壮氛围;学生绘制“嘎羧战场回忆图”。
  • 3. 探讨“庄严归去”

  • 关键句:“它自掘墓坑,侧脸凝望天空,与战友同葬。”
  • 问题:嘎羧为何选择与战友同葬而非象冢?深化“忠诚”“战友情”主题。
  • 第三课时: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 情感升华

  • 讨论:嘎羧是“战象”还是“英雄”?结合文本和现实谈动物情感的崇高性。
  • 写话练习:“站在百象冢前,我想对嘎羧说……”
  • 2. 拓展阅读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案

  • 推荐沈石溪《斑羚飞渡》《第七条猎狗》,比较不同作品中动物形象的“人性美”。
  • 3. 作业设计

  • 基础:摘抄感动语句并批注情感。
  • 创意:以嘎羧视角写一篇临终日记,描述其心理活动。
  • 四、教学资源与评价

  • 多媒体资源:战象作战视频、悲壮背景音乐、关键句PPT展示。
  • 评价方式:情节图完成度、小组讨论参与度、写话内容的情感深度。
  • 五、板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

    ——沈石溪

    英雄垂暮 → 重披象鞍 → 凭吊战场 → 庄严归去

    (忠诚) (怀旧) (悲壮) (崇高)

    设计亮点

    1. 以情贯穿:通过细节品读、角色代入,将战象情感与人类情感联结,深化主题。

    2. 读写结合:从批注到想象写话,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与情感共鸣。

    3. 跨学科融合:结合历史背景(抗日战争)解读文本,增强文化理解。

    引用资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