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水诗的经典名句
1.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赏析:以夸张手法描绘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将水流比作银河倾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2.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柴》
赏析:通过“以声衬静”和光影对比,展现深林幽寂之美,体现禅意与空灵境界。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赏析:以壮阔山河为背景,寓含登高望远的哲理,表达进取精神。
4.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赏析:以“镜未磨”比喻湖面静谧朦胧,展现洞庭湖秋夜的和谐之美。
5.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赏析:晴雨西湖的对比描写,将自然之美拟人化,赋予西子般的灵动风韵。
二、山水诗中的哲理与情感
1.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哲理:揭示局中者迷的认知局限,强调跳出局限以观全局的重要性。
2.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情感:以天地之旷远反衬游子孤寂,江月之近暗含慰藉,情景交融。
3.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意境:极写雪景之寂寥,塑造遗世独立的渔翁形象,暗喻高洁品格。
三、其他山水名句选录
四、山水诗的历史脉络
山水诗始于谢灵运(南朝),成熟于唐代,王维、孟浩然等将诗画结合,开创“诗中有画”的境界;宋代苏轼、王安石等人融入哲理,拓展了山水诗的深度。
如需具体诗作全文或进一步赏析,可参考来源网页的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