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是写作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文章的深度与方向。以下是结合高考真题与教学经验的审题立意方法及实践策略,供参考:
一、审题立意的核心方法
1. 提炼中心法
通过分析材料中人物、事件、对话的核心矛盾,提炼出材料的核心观点。例如,盖达尔与小学生关于“破旧皮箱”的对话,核心在于“内在价值与外在形式的关系”,可引申为“真正的价值在于人的内在而非外物”。
适用材料:故事性材料、寓言类材料。
2. 抓关键句法
关注材料中的议论句、总结句或反复出现的词语。例如,全国甲卷(2023)的关键句是“有人成了时间的仆人”,需围绕“技术对时间掌控的双面性”展开思辨。
适用材料:观点型材料、名言类材料。
3. 由果溯因法
从结果反推原因,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例如,苹果横切出现五角星的案例,推导出“打破常规思维的价值”。
适用材料:事件类材料、现象分析类材料。
4. 分层次解读法
对多角度材料进行分层解析。例如,全国甲卷(2023)分两层:“技术助人掌控时间”与“技术使人沦为时间奴隶”,需辩证分析二者的对立统一。
适用材料:多观点材料、复杂现象材料。
5. 求同存异法
比较多则材料的共性与差异。例如,2023年全国乙卷的两则材料均强调“合作共赢”,但分别以“灯/路”和“花/园”为喻,需提炼共同主题“个体与整体的共生关系”。
适用材料:多材料对比题、观点互补型材料。
二、辩证思维的运用
材料作文常涉及对立统一的思辨关系,需通过以下方式深化立意:
三、实践策略与误区规避
1. 明确核心概念
例如,“治世、治心、治身”材料需界定“治”的内涵,围绕“修养方式对人生的影响”展开论述,避免泛泛而谈。
2. 联系现实语境
例如,人工智能与人类问题的关系(2024真题),需结合ChatGPT等案例,探讨“答案易得”与“问题质量下降”的深层矛盾。
3. 避免常见误区
四、真题案例解析
案例1:2023年全国甲卷(技术与时间)
案例2:2021新高考Ⅰ卷(体育之效与强弱转化)
五、审题立意的步骤
1. 通读材料,标记关键词句。
2. 分析材料类型(单则/多则、故事/观点)。
3. 运用核心方法(提炼中心、分层、求同等)。
4. 结合现实语境,联系个人与社会热点。
5. 确立辩证立意,避免非黑即白的极端结论。
通过系统训练与真题实践,学生可逐步掌握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在高考中实现精准立意与深度表达。